和尚状元
明朝嘉靖年间,陕州有个寒门秀士姓李名文正,妻子赵氏名素月,夫妻俩恩爱非常。李文正寒窗苦读,盼望有朝日蟾宫折桂。赵素月勤劳贤惠,为供丈夫读书日夜纺线织布,省吃俭用。这年正逢京城大开考场,赵素月把出嫁时陪送的簪环首饰变卖,加上平时积攒的银钱作为盘缠,送丈夫进京赴考。
岂料当时担任主考的正是--臣严嵩,李文正在考场上虽然文思泉涌,因无钱送礼行贿,竟被严嵩除名。李文正落榜后,心情格外沉重,想起贤妻为自己求取功名日夜劳作,费尽千辛万苦,如今番心血汗水全部付之东流,有何颜面回家去见妻子?何况水远山长又身无分文。山穷水尽的李文正决意了此残生,为了不给店家添麻烦,他个人悄悄地出了京城来到东郊,在棵柳树上上了吊。
也是李文正命不该绝,此时恰好白云山永福寺住持洞明长老云游路过此地,将气息未断的李文正救了过来。洞明长老问道:书生姓甚名谁家乡何处?为何如此轻生?
李文正跪倒在洞明长老面前,把自己的遭遇五十地讲了出来,然后哀求道:老禅师既然救下小生性命,小生也已绝了尘念,恳请老禅师将小生收归门下吧!
洞明长老叹道:今日相遇是你我的缘分,看你如此诚心,老衲收下你就是。
李文正跟随洞明长老来到京东白云山永福寺后,老禅师为李文正剃度受戒,取法号法正。法正从此心向佛,每日虔诚诵念经文,抄写经卷。洞明长老见他天姿聪慧,十分厚爱,除了讲授佛理还经常与他谈古论今,师徒之间宛若挚友。
这永福寺已有百年历史,庙宇残破亟待修缮,洞明长老也早有此夙愿。于是提出要众弟子们化缘筹集修葺之资,众徒弟遵照师命各个捧着钵盂各奔东西,法正当然也在其中。
转眼五年过去了,众弟子募化的财帛已足够庙宇修缮之用。洞明长老便请来精工巧匠,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山门、大雄宝殿、两厢偏殿、经堂、钟鼓楼全部修整新,又重新铸造了口大铜钟,将原来那口缺耳掉牙的老钟换下。
修缮事毕,洞明长老便主持举行盛大的庆典法事。庆典的第件事就是撞钟、奏佛乐。不料,那口新铸的大钟却连撞数次不响。众僧徒和铸造工匠面面相觑,惊诧不已。
洞明长老双手合十,口诵阿弥陀佛佛号,然后对众僧徒道:钟成不响,因尚有施主善缘未了,还需徒儿们辛苦回再去募化,铜板不在多少,以响为足。
于是,众僧又二次下山化缘。法正下山后个人走街串巷,手捧钵盂沿村庄乞求布施。这天,法正来到个村庄,低头行走间忽听手中钵盂当啷声响,枚铜板落在钵中。法正抬头看,原来是位荆钗布裙的女子。女子两眼怔怔地望着法正,忽然泪流满面道:官人,我可把你找到了!
法正愣原来这位女施主竟是他的妻子赵素月!法正心里颤,突然想到了师父的话:难道说师父说的大钟不响因尚有施主善缘未了就应在素月的身上?方才赵素月将那铜板扔进钵盂中声音格外响亮,岂不是应了师父所说的以响为足吗?两件事都被自己遇上,莫非是佛祖有意安排赵素月见法正沉默不语,两眼的泪水如泉般涌了出来,边哭边倾诉离别之苦。丈夫进京赴考数年不归又音讯全无,赵素月日夜心神不宁,后来便离家寻夫。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妇人背井离乡,像大海捞针般找寻丈夫,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赵素月身上的钱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沿路乞讨,这样寻访了五六年都没有找到丈夫的踪影。这日她遇上个好心的大嫂,不但让她吃了顿饱饭,临走时还给了她枚铜板。赵素月拿着铜板,正遇上这化缘的和尚,她想将铜板施舍给和尚结个善缘以求佛祖保佑丈夫,却没想到这和尚正是她苦苦寻找了五六年的丈夫李文正。
上一篇:小兔的花环
下一篇:小布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