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写得极好的人物,在以贵族豪门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里,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乡下穷老太太来对比,不容易看出荣国府富贵奢华(或洋化)到何等程度。但是这种对比的手法,如果用得概略,就显粗俗。许多描述乡下人进城的电影、小说,揶揄乡下人土,形象太过漫画化,少了人性细节,看了也只觉肤浅可笑。
好的文学艺术大概都不会以恶意的讽刺为出发点,作者一心存恶意,下笔就尖酸刻薄,无法对角色人物有悲悯包容,少了多面性,自然单薄。刘姥姥这一穷苦乡下老太婆,在《红楼梦》作者笔下,充满生命向上的积极本能她懂得察言观色,在贵妇人、公子、千金小-。姐面前没有畏缩,行动语言都有自己的分寸。有时好像装疯卖傻,逗贾母等人开心,其实也都有她的算计心机。她的聪明世故,她的通达人情,比今日许多呆头呆脑死读书又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都强得多。
《红楼梦》对现实人生的描述比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更有意义,读教科书是读不到刘姥姥的智慧的。
刘姥姥在全书中总共没有出场几次,第六回一进荣国府之后,要到第三十九回才再次出现,但是刘姥姥每次一出场,所有的场景都活了起来,人人都开心,争相报告:刘姥姥来了!光是这一点,就让人感叹:为什么有人一出场大家就开心,有人一出场大家就不开心?颇耐人寻味。
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城,这一画面是可以很漫画式的,太符合乡下人进城的公式了。但是第六回这一段没有一点可笑滑稽的夸张渲染,作者真心体会一个乡下穷老太太为了生活,战战兢兢带着孙子到富人门下求一点施舍的不易。
刘姥姥到了荣国府门前,只看见两样事物:一是石狮子,二是满门口的轿马。这是第一次进城的穷苦乡下人眼中的公侯豪门,她大概完全没有观察豪门的能力,就只看到石狮子和来来往往的轿子、马车。
清晨天没亮就从乡下出发,一路步行,灰头土脸,作者写这个老太婆硬着头皮、准备开口求人之前,做了一个动作掸掸衣服。很小的一个动作,很容易被忽略,然而读来心酸刘姥姥大概觉得自己的穿着模样实在不登大雅之堂吧。走了一早上的路,全身脏兮兮,虽然褴褛,但是,至少掸一掸身上的尘土吧。
刘姥姥的掸掸衣服,让我感觉到一种做人的庄重,即使落魄卑微,即使可能被别人歧视、看不起,自己还是要庄敬慎重起来,不能失了生命的本分。
荣国府的门卫都不是好惹的,他们为权贵世家看门,也看惯了穷人在门口像苍蝇一样萦绕乞讨的讨厌相,自然不会搭理一个像刘姥姥这样穿着打扮的穷老太太。
刘姥姥要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的老婆,周瑞是荣国府管家,门卫当然不会为这样一个穷老婆子传话,那些人听了,都不理她。不理是厌烦,还有更坏心的,就跟刘姥姥说:你远远的那墙犄角儿等着,一会子他们家里就有人出来。刘姥姥是乡下老实人,她当然相信,也可能真的靠着墙犄角儿耗一整天,什么结果也没有。有个年老的仆人心里慈悲,说了一句:何苦误她的事呢。才告诉刘姥姥真话:周大爷往南边去了也指引刘姥姥绕到府邸后门去找周瑞的老婆。一点慈悲心,为刘姥姥开了天堂的门。
刘姥姥这一天有贵人相助,所谓贵人,也就是一念间心生悲悯的小人物吧。
于是刘姥姥顺利见到了周瑞的老婆,恰好周瑞老婆那天心情也好,很想在刘姥姥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体面,就告诉她,王夫人不管事了,现在管事的是才十八九岁的王熙凤,也把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描述了一番。
周瑞的老婆安排刘姥姥趁王熙凤中午用餐后、午睡前见一面,若迟了一步,回事的人多了,就难说了。几句话勾勒出王熙凤管理家务的繁忙。荣国府里里外外都是这个年轻女子在打理,读者可能心里暗暗为刘姥姥担心,王熙凤如此权贵出身,会搭理一个八竿子打不到的穷亲戚吗?
刘姥姥见王熙凤之前,有一场戏写得极好。刘姥姥坐在炕上等候,忽然听到咯当咯当的响声,她东瞧西望,四处寻找,看到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地乱晃。17世纪中-国乡下人当然没有看过西洋时钟,她只能用自己农家的东西匣子、秤砣来猜测她的所见所闻。
这是什么东西?有啥用处呢?她正发呆乱想,突然听到当的一声,接着一连又是八九下,下面一段文字可以与现代最具场景动感的大导演的分镜相媲美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如此简洁干净,有权威、众人畏惧的王熙凤要出场了,准时准点,效率严明。用时钟带出刘姥姥没见过的权贵家族的气派,衬托出贾府里欧洲进口洋化的摆饰,也用时钟带出王熙凤管理家务纪律的严格,行事时间按部就班,像现代企业管理的时间表,一点也不含糊。如果活在今天,王熙凤其实是现代大企业管理上最好的经理人才吧。
荣国府的排场一一从刘姥姥的眼中看到,作者从头至尾没有说一个钟字,贾府的富贵岁月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