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认识我的荷兰出版商时,他来我家吃午餐谈生意之前,总打电话同我商量,能不能别上鱼虾类菜。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嫌吃起来费事。记得鲁迅先生在杂文里说过不喜欢吃螃蟹,掰来掰去,左抠右挖的,折腾半天搞出的名堂还不够塞牙缝的。无独有偶,荷兰人干脆把鱼也列入黑名单。
吃鱼怎么费事呢?荷兰人用的工具不对。中-国人用筷子,而且从小手部肌肉受训练,童子功,夹鱼肉摘鱼刺小菜一碟。荷兰人用刀叉,切肉好使,可用这餐具把鱼肉和鱼刺分开,把虾肉从虾皮中解放出来,需要技巧和耐心。
我2009年在一个宴会上遇到了世界烹调大奖赛的冠军。他开的餐馆有好几个米其林星,他本人也常访问中-国。他告诉我,别看荷兰多次荣获世界烹调大奖赛金牌,但本地人辨别食品美味的能力没法和中-国人相比,而中-国人在世界烹调大奖赛中却成绩平平。后一点我不敢苟同,因为得奖与否和谁来制定评审标准以及评审判团人员的构成,关系密切。在我不清楚评审团东方人的比例之前,那个金牌的分量我要加个问号。
但有一点让那位荷兰名厨说中了,那就是荷兰人辨别食品美味的能力和中-国人没法比。说得再狠点,荷兰人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有点好坏不分,猪八戒吃人参果。你倾家荡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他们做一桌子菜,他们未必领情。荷兰有一位历史学家访华几次以后对我说:露露,你们中-国人一天到晚请我吃山珍海味,没别的事干了吗?我一听,火冒三丈,但还是忍住没向孙悟空借金箍棒给那白眼狼当头一棒。
荷兰人因为味觉不太发达,所以对饮食要求不高。他们作客吃饭或下馆子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享口福,不如说是为了找个地方喝酒聊天。这里的人吃饭稀松,但视酒为命。以酒当催化剂,调侃调情,男女间挤眉弄眼,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才是他们做客吃饭下馆子的初衷。很多人酒量极大,空口喝白酒红酒啤酒好几瓶后还能顺着一条直线走路或开车。中-国酒精含量百分之三就属酒后驾车,酒驾几次本儿就丢了,而荷兰比利时要百分之五。荷兰人不但抗酒精,喝酒本事大,聊天本事更大。
不论什么话题,只要你一挑,他们就上钩。从夏娃腐蚀亚当,到爆料荷兰医院狮子大开口向病人要天价盘剥已经身心俱疲的顾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谈不到的。荷兰人做客下馆子把精力都放在海聊上了,哪还有功夫用刀叉招呼鱼虾呀?
荷兰有一句名言,提问不要钱,这句名言有点像中-国的吹牛不上税。我久居荷兰染上了这里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习惯,否则亏吃老了。记得我在荷兰刚交男朋友时,有一天肠胃感冒,我在大学的一个同事在喝咖啡时当众说我大概是怀孕的反应。我那时还很中-国,不好意思当着别的同事的面反驳他,怕他下不来台。好家伙,过了几天,我接到一摞女同事的明信片,祝贺我怀孕。这正印证了荷兰的另外一句成语,如果没听到你反驳,那你一定是同意我的观点。吸取了教训,于是我渐渐从中-国式淑女变成如今好话丑话和盘端出的河东狮吼,而荷兰人还重金请我做讲座听我吼,其原因就在此。一些我所认识的荷兰华侨与荷兰本土人不懂得这个真理,他们即使才华过人,起早贪黑地苦干,对公司贡献极大,但一有升职机会,他们往往得靠边站。
在荷兰,太顾别人的面子,拉不开脸是不行的。吃饭要说话,不吃饭也要说话,而且要说心里话,多难听荷兰人都能接受,因为在这里不光提问不要钱,反问质问也不要钱。荷兰王国从建国至今,几百年里没有一次内战或巨大的社会动荡,与大家平时开诚布公,有问题摆在桌面上谈,谈判桌上谈,饭桌上接着谈,不谈出双方认可的结果不罢休,不无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荷兰人的心直口快和请客吃饭时重神交轻美味跟他们的人文历史地理有关。在中-国说话直筒子似的恐怕与华夏子孙儒雅含蓄的传统相抵触,而让华人胡乱凑合着做口饭填饱客人肚子了事,也不符合我们的饮食风俗。但还是随乡入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