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为何会拿好人卡(四) 共谋、涉入度、压力最小的路

我上篇提到:很多男人认为女人是「追」来的,不断地以「服务」或「奉献」为导向,希望得到对方青睐。 但实际上采取这策略者往往事倍功半。很可能累得半死追到后,可是女朋友却阴晴不定,并不以平等的关系来对待自己。

我当时没有详细解释这段陈述,那是因为我想先把整个静摩擦力的模型讲完。 但今天这篇就可以畅所欲言的谈谈这状况啦!

一段好的关系到底该有甚么要素?

有人以为是承诺、有人以为是誓言、也可能有人觉得是有肌肤之亲。 但以我而言,我觉得唯一的关键点在于「彼此对于这段关系投入的力道是否接近」。 以朋友关系为例,你之所以知道你最好的朋友会挺你、可以信任、可以守密,并非因为他曾经说过:「我愿意当你的好朋友」。 而是因为你们之前有足够长的时间历练,有一起经验过一些事情,并因为这些经验,两人构筑了信任感以及亲密度。 你有这感觉,他也有这感觉,以至于两人会变成换帖兄弟。

男女关系也是一样,一段能走的长且远的关系,必须两人在能量上是接近的;男女两方应该要「势均力敌」。 若以网球来比拟,需要的不是一方很强、能一直SHA球,而是两个人能力相同,能把对方发过来的球稳定的击回(虽然没输赢,但才能打最久)。

试想,谁喜欢一直被SHA球? 就算很喜欢对方,但要委曲求全一直捡球的关系又能忍耐多久? 同样的,谁也不会喜欢你的对手怎么老接不到球? 就算对他/她有好感愿意给予耐心,时间长了,不免还是会想看看场外有没有别人可战。 所以两造若差距太大,最后很难有甚么好结果。

既然彼此投入的能量至关重大,怎么去「确认」以及去「拉升」彼此的能量,即是我认为在「自在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因为你必须在这个阶段累积你与女生的亲密感、信任度、记忆、安全感等要素。 若能藉此逐步加温,这段感情才会走得踏实。

可是加温也不是乱加温。 以下图为例,好的加温曲线应该要如那条红线。 这条红线不但是你的投入度,也必须让对方的投入度以类似的线形逐渐长高。

大部分男生会犯的错误,在于太急的想要让对方「答应交往」。 比方说,告白背后就是想快速取得「口头契约」。 就算没立刻告白,很多男生也会想透过一些方法快速的取得好感(或是感动)。 比方说送个名牌包,认为进展的速度很可能比约会十次来的更多。 每天管接管送,感觉好像能快速建立依赖度。 天天买早餐送到她的办公室,似乎也能产生一些舆论压力。 让别人都以为自己是她男朋友,应该可以阻挡些苍蝇吧? 想靠这类方式宣告主权。

可惜,这些并不是赢取战役的好策略。

我并不是说这些方法没效,就战术上而言或许是有效的。 事实上也真的很多人透过这些方法,让对方在物质上依赖你,或透过「感动」的元素,确实让女生点头交往(不少人还因此步入婚姻了)。 可是,这些方法有其本质上的问题→ 会把你暴露在一个高风险的处境不说,更会让你失去很多决策上的观察指标。

此外,感动绝对不是让一段感情长久的关键,那东西消失得很快。 除非基础稳固,感动才能锦上添花,否则请尽量排除那方式。 因为一段关系若靠的仅是感动、奉献、物质、依赖、或是任何短线手法,最终唯一的答案,就是会产生一个不对等的关系。

下图是男生透过短线手法(如告白、依赖或感动)急速缩短了女性自在阶段的示意图。 红色曲线代表男生的投入力道,而蓝线则代表女生的投入力道。

这模式在女方缺乏交往经验下最容易发生,她以为所谓谈恋爱就是先答应跟对方交往,然后试着习惯。 可是之后往往会苦恼怎么始终都无法感受恋爱的喜悦。 女生一开始会以为所谓交往应该都是这样淡淡的感觉,或觉得可能是自己有问题,但之后若出现一个能「真正打动」她的男人,前段关系会瞬间崩盘。 她分手会立刻且迅速(无论前一段感情有多久)。 这也是为何我在前几篇一直提到,若你采取错误的策略,你的感情有可能异常的脆弱。 没失去,只是刚好没人来抢罢了。

「好人卡这系列」想要教大家的,是如何成功经营一段感情,而不是把妹。 送礼、物质、让对方依赖你、或奉献式的追法,或许有很好的短期效用,但就长线而言,你只会玩坏这段关系。

但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还是看不懂,为何这方法会玩坏一段关系? 所以我接下来要花些篇幅跟大家说明一个概念,叫做「阻力最小的路」。

所谓阻力最小的路,谈的是人因应环境变动调整应对策略的一个过程。 就像老鼠走迷宫一样,一条路走不通,会换另一条路尝试。 人若遭遇阻碍时,也会尝试使用不同的策略,直到最后找出一个「最简单能达成目标的方法」。

比方说一个部门里最忙的人,常常是性格最好的那个人。 因为大家每次有难处理的事,可能都跑去拜托他。 但请注意,一开始彼此都不认识时,通常不是这样。 大家需要人帮忙,是随机的问任何一个办公室的人。 性格坏的,大家慢慢不敢去麻烦。 会拒绝人的,大家慢慢也不想去碰钉子。 至于个性好,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的,最后就变成大家优先想要拜托的对象。 除非哪天他也硬起来拒绝自己,别人才会去尝试其他的解决方案。

阻力最小的路这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一个方法被反覆验证都能成功下,我们就会「不断采取那方法,并放弃尝试别的方法」。 这概念应该也不难,毕竟当人们已经找到一个有效的模式,干嘛还要去做新的尝试? 我们已经知道去拜托那个好讲话的人一定会帮我,干嘛还要去拜托别人?

也因此,在任何「习惯」成形之前(尤其是别人的习惯),我们就得考虑到遥远的未来。 这未来有可能不是接下来的一两天,而可能是接下来的一辈子。

比方说,我们常常会看到有妈妈带小朋友路过玩具店,小朋友看到一个想买的玩具并跟妈妈要求。 妈妈不答应,小朋友就坐在地上哭。 又哭又边踢脚,踢脚没用,手也上下甩动。 最后整个人就赖在地上不起来了。

假设这时候妈妈可以做两种截然不同的抉择。

- 抉择A是,妈妈完全不理会小孩的哭闹,甚至当街打他两个耳光后抱起他就走。 当然,这时候可能他会哭着更大声,被抱住还手脚乱舞拼命挣扎。 但只要妈妈狠下心来,总是有办法拖走的。

- 抉择B是,妈妈好说歹说小孩还是不理会,最后觉得这样一直闹下去不是办法(或觉得很丢脸),就进去玩具店买了东西再哄着他离开。

(注:当然,实务上还有更多做法,但就这命题而言,我只打算谈这两个极端的状况。)

抉择B确实处理了短期的问题。 但是长期而言,将会产生一个非常负面的互动模式。

怎么说呢?

因为当小孩下次又要玩具,这时候会记得上次的状况。 心里想说,「记得上次我在地上大哭大闹,妈妈就答应我的要求」。 小孩未必是有意识的选择这策略,他采取行动,纯粹只是发现这是个「能有效达成目的的方法」。 就像婴儿饿了冷了会哭一样。 一开始是不舒服造成的本能反应,而当大人因此投入注意力后,他对这方法的信心会增强,就会不断地以这方式来取得大人的注意力。

至于「在地上撒赖不走大哭」的方法,既然有效,小孩就会继续尝试使用。

而若妈妈又屈服了,小孩会因为重复的成功经验,了解这方法确实可行。 这方式就会是接下来他在面对这情境时的「主要策略」。 所谓主要策略的意思是,下次妈妈若狠下心不屈服,他不会立刻放弃这方法,而会试图「强化」这方法的强度。 比方说哭更大声、哭到喘起来、在地上打滚、甚至出言恐吓妈妈,妈妈最后可能还是于心不忍,就又屈服了。

几次之后,小孩的行为模式就开始定型。

小孩日后所有跟妈妈的互动就会根据这方式来做周边的发展。 因为对他而言,透过哭闹与威胁就是跟妈妈要东西时,「阻力最小的一条路」。 日后想要甚么东西,小孩就以这方法跟妈妈讨。

随着时间推演,也随着这策略定型,妈妈转变策略的成本越来越高,因为小孩用这方法的强度会越来越强,每次撒赖起来会越来越难对付。 对妈妈而言,屈服也逐渐变成她那一边「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这场赛局中,「纳什均衡」就此确定。 可是,这个纳什均衡在长线上,只会造成双输。

更重要的是,既然这方法最简单,小孩也就缺乏学其他方法(如考试好得到奖赏)的诱因。 总有一天,妈妈会开始觉得这种互动模式不太对劲,可是这时候已经太晚了。 追本溯源,这是第一次遭遇这类关系试探时,妈妈选错应对方式的缘故。 一开始妈妈太急着追求短期成效,以至于长期而言会养出个可怕的小孩。

有些妈妈会想说:「他现在还小,还不懂事。 等哪天长大了,懂事了就会变乖啦。」 但这是很难发生的,因为小孩发现原来哭闹是最简单取得想要东西的方法,他为何要去学更花心力的事情(比方说考第一名来换奖品这类事情)。 最后时机过去,两人互动模式定型,你就不可能扭转了。

我在大陆那边的网站上找到下面这么几张图

3月8日早11时,网友在某广场人群中看到一孩子拉着母亲的手在哭闹。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认为家里已有许多玩具,再买玩具没什么意义。此时儿子打了母亲一巴掌。母亲想要拉走儿子,但是任性又力气大的儿子竟开始抓母亲的头发。母亲央求道:“快放手,好痛。”母子俩纠结起来。一个20来岁的女孩前来解围,称带男孩去买,但被他一声“你滚”喝退。男孩更加张狂,开始伸手掐住母亲的喉咙。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最终只好向儿子屈服并走向玩具摊。

这几张照片或许不能让我们做出该如何教养小孩的定论,但最少我们可以看出小孩会变成这样,必然是过程中「这方法不断被强化」的结果。 换言之,如果一开始没有好好控制住小孩的行为模式,最终是有可能养出怪物小孩的。

我在此之所以举小孩与妈妈的例子,在于小孩一开始选择采取哪个行动,完全是无意识、甚至可能是随机的。 如果妈妈在第一次遭遇小孩在玩具店前哭闹耍赖时,就清楚地让他知道,这方法是不会成功的,虽然那天小孩可能要哭大半天,可是下次他就知道这方法没用。 哭得自己累死也要不到东西,就会开始发展别的方法。 比方说撒娇、比方说争取奖励、比方说帮忙家事、比方说帮父母--、比方说自己想点子赚钱,他最后还是会找到另一个方法。 比方说用功读书就能拿奖品,或是帮忙家事可以拿奖品,或是像很多美--国小孩在门口摆摊子卖柠檬水。

找到别的方法下,哭闹这条路就会被放弃了。 选了某另一条不同的路后,比方说用功念书拿奖品,有可能因为功课好老拿第一名,拿奖品越来越容易,他也会乐于维持这选择。 新选择就变成新的阻力最小的路,长期关系也将越来越导入正循环。 只是要走到这一步,一开始,妈妈可是不能被那些短期效应的手法所吸引(不能觉得先买了让他别哭,其他以后再说)。 若受到短期效应吸引,你就牺牲了长期关系啦。

套在男女关系也是一样的。 女生对你开始感到自在时,其实就是必须开始界定互动模式的时间。 就算没有人刻意在引导,彼此还是会透过「相互探索」来找出此赛局的「纳什均衡」。 若在这时段行事错误,你们构筑的关系就可能非常脆弱。 虽然最后可能也「看似」交往了,但能量不对等下,最后迟早会崩坏。

下面这句话请划红线:你在跨入女性的「自在阶段」后,最需要关注的,不是女性有没有答应跟你交往,而是想办法拉高女性对这段感情的「涉入度」。 涉入度是个行销相关的用语,指的是「个人被特殊情境或刺激所激发的驱力或关心程度」。

好的关系应该要让彼此的参与等距离的提升。 意思是说,你是引导的那个人,但你不能过分心急,你需要花些时间等待她(或诱发她)增长好感度(以及涉入度),并跟上你的步调。

以上图为例,红色的杆子是你可以奉献出来的能量。 可是你要先克制,只先以力道合适的方式跟她相处。 她一开始可能会稍微冷淡,这是正常的,因为她不了解你,也还不觉得为何要为你这人花心思。

当你感受她有开始对这份关系增加力道后,才再拉升你的投入。 执行正确下,你增加的投入会被她视为争取到的「成就感」。 成就感会让她渴望更多,也会更加深力道来回报。 正向循环即会展开。

换言之,你在这阶段「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得让对方有一种:我得对这关系投入力量的心情。 这心情很重要,因为这是所谓「共谋」关系的成形。 共谋关系成立后,她看事情才会有「我们」这字眼的意识。

这就类似打铁一样,透过加温→淬链,加温→淬链的过程,会把整个关系的底部垫高(好吧,真抱歉,抽象观念很难简单说明,所以股市用语也出现了)。

事实上,追求过程中,对方的情绪反应必须要像一个多头的线形。

有发现吗,这线看起来跟一开始那张图有点不太一样。 这是因为当我们把过程放大来看后,投入的力道其实不是一次急拉向上。 过程其实必须包含「上升」,以及「冷却」的过程。 上升让她感受更多来自于你的价值,冷却的过程则让她沉淀,确认她享受这些价值,让她在心底强化她「想要这些价值」的动机,最后才会促使她下定决心的跟上来。

这是为何我会一直强调,你得在女方的「自在阶段」待一段够长时间,但又不至于长到变成朋友。 因为这段时间,是我们能有效垫高底部,把女方的涉入度从「情境涉入」改变成「持久涉入」的过程(意思是说,她不是因为感动或是环境造成的假象,而是真的下定决心跟上来)。 唯有这样才能让关系长期变成平等、互动和谐、且产生稳定并成熟的恋情。(这概念很重要,请要反覆看懂!)

试想想,若你一出场就宣示你愿意「奉献一切」来讨好她,那她就会把重心放在「享受这段呵护」,而非呵护一段她觉得有价值关系。 对她而言,她考虑的就仅仅是「我」(她自己),而不是「我们」。

这为何会对你不利,其实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来,就算她答应跟你交往,她到底是因为喜欢你这个人?还是你做的那些事情?你将无法辨别(换言之,你很难确认她情感的能量强度)。 二来,你若没能在相处初期(也就是「自在阶段」),让她感觉「自己也需要对这分关系的进展投入努力」。 之后你将无能为力,她的投入度很可能永远也拉不起来。

因为反正你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了(甚至笨到把[不能没有你]这种底牌都亮出了),她就毫无投入更多的诱因。 就像那些大排长龙的店,通常服务不会很好,也丝毫不打算做任何改善,因为反正客人就是会乖乖来吃。 男女关系也一样,一开始力道不对的关系,就算最后实际交往甚至结婚,她对这段感情的涉入度也不会很高。 把两人的投入心力画成曲线,就是下面这张图啦:

当两人力道差距这么大,就算交往或是结婚,最后也常常是场悲剧。 因为日后这段感情若碰到问题(试想,哪段感情不会碰到?),她想努力解决的企图心不会太高。 若碰到其他竞争者,你保有这段感情的竞争力其实也很低。 但若你一开始策略正确,她的投入力道其实是可以拉升到比上图位置高很多之处。 我的观察是,这世界上很少冷感的女人,女人反应冷淡通常问题都在男人身上。

策略正确的另一个好处是,你因为在过程中慢慢拉抬,若到了任何位置她不愿意再跟上来,你立刻就会察觉到。 届时要停损或是改变策略都方便得多,虽然可能还是会有伤心与失望,但最少你不会损失太多时间,沉没成本也不会高到让人难以停损(换言之,也可以连带降低每次失恋的痛苦时间)。

更重要的是,奉献式的追求,就如同不断买玩具的母亲一样,你只是把自己平庸化了。 宠坏的孩子不会感激母亲,女人也不会感激那些试图靠物质力量收买她的男人。 尤其若你追的女孩子条件很好,采取奉献式追求的男人已经多如牛毛,你将只是one of them(除非你真是非常有钱,有钱到另一个层次那才又另当别论)。 另外,女人还有一个特性,他们其实不会重视那些「只能」不断讨好她的人。 她们会认真爱的,是她们觉得尊重、觉得比她厉害、觉得有价值的男人。 这些男人,通常都是她想抬头仰望的对象(也就是能让她想要付出的男人)。 所以你若采取的是奉献、是追求、是痴心,女人或许会因为感动而首肯,或许会因为依赖而委身,但那不是爱。 只要这段关系没让她有「想不断为你多做些甚么的心情」,女人在本心上就不会认为那是爱。 也因为不是爱,你就得长期背负着高风险。

此外,千万别以为换了身分(如女朋友,或老婆)事情会有甚么改变。 这是不切实际的,相处模式只要成形后,阻力最小的模式会延续下去。 女生只会觉得奇怪,明明之前你都会买很贵的礼物给我(虽然你是每天吃泡面才买得起),怎么现在交往(或结婚)后你就变了? 反而开始怀疑你的真心。 可是追本溯源,这不都是因为一开始方法不对的原因吗?

以上,大概是这概念的解释…

----

我猜,接下来读者会问的问题是:「Joe,我大概理解为何要在自在关系稍作停留。 也可以理解为何你说能量控制的重要性。」

「但该怎么做呢? 理论虽然听起来很完美,但我真的完全没头绪到底该怎么执行耶!? 天底下真的有甚么方法是可以让我待在自在阶段够久,不用告白,不用奉献、又能拉高对方的涉入度吗?」

方法当然是存在的。

不过一下子要把完整的流程说清楚是有些复杂,若只是先简单地用两个字来描述的话,那就是「调情」。 从我的观点而言,女人不是用追的,也不该告白,而是该透过「力道正确」的持续调情,在「自然且不被察觉」的状态下巩固关系。

至于详细的内容,我们就下次见吧~ :D

心赖寺不懒:如果觉得Joe的这篇文章有意思,可以从这个系列开头看起:「1:绝对不能做」 「2:安全感」 「3:烟花策略」


上一篇:为什么你总感觉自己最倒霉?
下一篇:如何“挟大脑以令自我”?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