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我们能做的,只有尊重他人的命运

2024-07-27 13:31:41

1

关于他人的改变,有些是与我们相关的,有些与我们无关。但无论哪种,他人的改变都是他人的权力,而不是我们的强迫。善意虽然很好,但是当善意成为了强迫和控制的时候,就会出现了恶意的结果。

2

比如说父母。

从小时候到长大,到为人父母,依然难以改变那颗想改变父母的心。我见到了太多这样的人,包括我自己。

A已经成为了一个母亲,依然没有放弃要改变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总是嫌弃、埋怨、指责父亲,并且不断跟A说父亲的不好,并要求A认同父亲的不好。可是A从小就没有让母亲如愿,反而很看不惯母亲的指责:父亲为赚钱养家常年驻外,父亲很辛苦,父亲是个好男人,你该理解他而不是指责他。然后母亲更指责更生气,指责A不孝,白养了。直到A的儿子已经读小学的时候我听到这个故事,A的母亲已到垂暮之年,A依然不愿原谅母亲,依然在指责母亲不该指责父亲。

从所谓的大众标准来看,A是理直气壮的。这个父亲真的默默为家做了很多,却得不到母亲的理解。这个男人一生都在辛苦,却没有得到过女人的认可。A是可以被理解的,她想让母亲改变,想让她和父亲的关系和谐些。可是她又拒绝了理解母亲,这个那个年代的独生女从小就被宠爱,嫁到这个家庭后男人有半数以上的时间都不在家,她有太多不满,她也需要关怀与宠爱。她无法理解父亲,一个自己匮乏的人怎么可能放下索取去理解对方呢?

于是A对于他们的关系,总是很绝望。

绝望的背后是:她应该改变,我想改变母亲,但是我做了一辈子,都没有做到,我绝望了,不想做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怨恨,用远离你来惩罚你,幻想着你还可以改变。

3

B的父母离婚了,B跟着父亲。父亲又再婚,找了一个比较好的女人。B真的为父亲感到高兴,也为可以再度有个家而高兴。但是当这个家又传来即将离婚的消息的时候,B悲痛欲绝。他看不惯父亲,曾经为了钱而跟母亲离婚,更受不了现在居然又为了钱要跟继母离婚。一个人怎么可以为了钱而牺牲家庭,B难以接受。

C的父母还没有离婚。但是C一直希望他们可以离婚。C的母亲一直挑拨离间于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C觉得这个妈妈限制了爸爸的幸福,她想还给爸爸幸福,她想改变妈妈,让妈妈跟爸爸离婚。

我也曾经一度如此。我妈妈是个家庭主妇,爱计较,经常挑爸爸的毛病。爸爸要赚钱养家,还要照顾我们全家。每当妈妈表现出对爸爸的挑剔的时候,我就会指责妈妈不该这么对爸爸,同时我又很赞叹这个男人居然可以为了家做这么多。后来我也放下了指责,妈妈曾经是个要强的女人,全职在家后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她唯一能感觉到价值感的东西就是可以实现对爸爸的控制。而当她不能控制,而且连我也反对她的时候,她就更加的绝望和无助。

太多时候,我们都想改变父母。而这些改变,很小的原因是想为自己好。更多的原因是希望他们改变,希望他们幸福。但是事实却是我们越是干预,越是想让他们改变,越是增加家庭中的分裂感,并加大自己的挫败感。

4

亲人间想要去改变他人,朋友间也是如此,甚至陌生人。

公司的一个老大姐总是喜欢给年轻人提建议,我们承认老大姐的确有一些生活经验,让我们十分赞叹。但是每当我们没有执行她的建议的时候,她就会表现出另外一面:诅咒与使绊。大意是不按她建议的去做,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有时候她会很生气很看不惯,有时候她甚至做些小手脚来阻碍。

当然年轻人们也给她提过这个建议:他们的事跟你无关,执行不执行你的建议都无可厚非,你为什么要生气呢?但是老大姐并不领情:年轻人不知好歹。于是年轻人们开始疏远她。这种疏远并非单纯的“惹不起”,更有一种得意:看吧,不听我们的,我们就用疏远来惩罚你。而这又像极了老大姐的手段:看吧,不听我的建议,我就用诅咒和生气来惩罚你。

我对朋友也如此过。有次我给朋友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机会,我希望他可以珍惜这个机会。但是他表现出漠然和无所谓,我就很生气:人怎么可以这么不抓住机会,人怎么可以因为懒惰和懦弱而让机会溜走。

5

然后我才开始说助人情结。

很多时候,我们给他人提供帮助,提供机会,提供意见。因为我们真的想与人为善,希望他人可以好。当对方是亲人等我们在乎的人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因为我们真的希望他们可以过得好。

善意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善意失败,我们就用诅咒、生气、责骂来惩罚对方的时候,就已经与善意背道而驰了。这分明成了伤害。这种帮助的背后又同时有一个压力:一旦我给你提供帮助,你就必须执行,否则我就惩罚你。

助人情结就是我们把自己固执的认为对的好的东西加给对方,而全然不顾情境。对于父母,我们学习了太多,读了太多书,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但是在他们几十年的经验里,已经难以认同新的观念的进入。就像你很难去跟我妈讲明白什么是C+语言一样,或许她应该接收新事物新观念,但是她几十年的模式已经定型,改变已经难于上青天。何况那只是我们的教育里告诉我们的那是对的。对于A的母亲,她潜意识里就觉得所有人都应该以她为中心,她嫁到这个男人前的经验里就是如此。你凭什么说这是错呢?对于B的父亲,金钱的匮乏就是胜于一切,他的成长时代就决定了他必须这么觉得。你凭什么用父亲从小给你的金钱无缺的世界观来要求他呢?纵然有些观点的确跟不上时代了。那拿掉这些观点的方式,也绝不是要求他们拿掉。保护了自己几十年的东西,谁愿意轻易放弃呢?

助人情结还在说:你认同我吧,这样我就是有价值的。扯开这些无私的为他人好的面纱,背后又都在为自己争取到一点价值感。

价值感就是,你若不认同我的建议,就等于否定了我。否定我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我只能强迫你接受。

中-国人喜欢如此:好为人师。或许全世界的人都如此,所以泰勒斯才回答了一道世界性的问题: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什么。泰勒斯:给别人提建议。

6

泰勒斯同样回答了另外一道题: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泰勒斯:管理好你自己。

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

尊重他人跟我们的不同,他人在他们的教育里有了他们的价值观,有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熟悉并运用,并且活到了今天。

尊重他们有他们的命运。对于父母,他们磕磕绊绊,用这种方式活了半辈子了,已经难以再改变。我们可以用爱去慢慢融化,但是任何企图改变的心都会成为压力,都在企图改变他们的命运。这让我们成了他们的父母。对于朋友,我们可以说出自己所见所想,但却把他们的命运还给他们自己,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可以为自己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尊重他人的选择。当建议被听到就已经听到了,不必强迫执行。执行不执行都是他人的选择,最起码他人还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如果我们连这个都要剥夺,我们岂不太残忍吗?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我们不是神,不是圣母,拯救不了任何人。尊重,并允许发生。

如果你非要当圣母,请换一种温柔的方式,而不是指责。

当然你也可以继续有“圣母情结”,我宁愿叫“圣母病”,尤其喜欢用指责的方式来当圣母的。我只是闲来牢骚下,让手指运动下,亲吻下键盘。顺便企图把我认为对的东西给不小心看到这几行字的人。

丛非从:大龄2Bility 男青年,搞心理,不文艺。谢谢关心。


上一篇:放手你不喜欢的人生角色
下一篇:需要别人是一种能力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