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1杯拿铁换10年投资心得

2024-07-27 13:31:41

今年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竞标价来到历史新高:263万美金。如果你有幸与他共进午餐,你想要问他什么问题?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自2000年起每年在eBay上释出一个与自己共进午餐的名额,所得的金额作为慈善之用。今年的竞标活动于6/12日结标,得标金额是263万美元(相当于8,531万台币)!有趣的是,巴菲特在竞标前就已经讲明,不会在午餐中提到任何股票的名牌。OK,如果你是这个得标者,在短短一顿午餐中,你会问股神什么样的问题,才值回票价?

其实我自己常「冥想」类似的情境。作为一个菜鸟创业者,我对于台湾几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有着极度的景仰与崇拜。我常幻想,如果有机会让我跟张忠谋、施振荣、郭台铭这几位前辈面对面,我该问些什么?

上述的机会我还没遇到过,如果真的有,一定会写篇文章跟各位分享。不过,上周倒是幸运地和一位「成功人士」一起喝杯咖啡,对我来说算是迷你版的巴菲特体验!

这位「成功人士」是我大学的学长。当多数30多岁的人还在为五斗米奔波时,他已经坐拥名车豪宅,老婆可以不用上班,他自己则达到了「纯为兴趣不为钱」而工作的境界。当然这一切也付出相当的代价,一两年前因为过度劳累,身体出了状况,他毅然决然抛弃工作,全家前往美--国休养一年。不过这一切,更证明他拥有一项大家渴望却难以拥有的东西:「财务自由」!

学长未必是我周围最有钱的人,但我喜欢跟他聊天,因为我们年龄背景相仿,而且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也很喜欢找我闲聊,我猜测原因之一,是多年来我从不问他股票「明牌」,却喜欢听他讲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这也是我最想从张董,施董和郭董身上汲取的!

那天我们在诚品的星巴克,点了两杯拿铁,聊了些人生与投资的话题,或许你跟我一样有兴趣:

要「名」还是要「利」,先想清楚,只能选一条!

「名」与「利」在年轻时代难以兼得,是他的「核心价值」,因为10年前刚入社会他就说过一样的话,至今没变。所谓「名」,是工作上的资历和自己的名声,简单地说就是你的履历表有多「闪」。要达到这点,取得漂亮的学历,待过知名的公司,参与过重大的专案,爬升到重要职位都是目标。

对于刚入社会的人来说,这些目标往往无法替你带来立即的财富。漂亮的学历意味放弃赚钱的机会成本,甚至得倒贴昂贵的留学费用;想进大公司,参与重大专案,你可能相对得忍受较低的薪水,或离乡背井至外地;努力升官,代表你得耗费所有时间精力在工作,无暇为自己的投资布局。

同样的,如果追求的是「利」,是金钱,势必得专注在自己的生意或是投资,不然就是努力当个科技新贵领股票,这些未必在你的履历表上留下卓越的记录,短期内对你的「名」帮助有限。其实这概念,就是我和Joe常提到的「交换」两个字。有些人一下想要「名」一下又向往「利」,或是心里想要,行动上却不愿付出对应的代价,如果走不出这样的鬼打墙,巴菲特每天陪你吃晚餐也帮不了忙。

股市是景气的「领先指标」,所以靠研究企业获利来推算股价是倒因为果!

这句话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震撼。这说明了为何这么多分析师,股市名师都无法精准抓到股市动向。学长从担任分析师起家,多年来,除了沈潜于投资领域,也藉由工作之便,访问了非常多的企业经理人,他一直困惑于各项经济指标与股市的因果关系,这是他10年来的结论。他发现不管哪个时期,只要股市出现停滞状态,三至五个月后,企业订单几乎必定下滑。

所以市场上各种对于股市预测的模型,如果是基于企业订单或相关指标者,准确性都有限,因为股市是走在整个市场的前面的。所以,人类目前尚无法系统化地预测股市,但我们却可能藉由股市的动向,来推测经济未来的走势。他认为每个人,尤其是创业者,应该多少买几张股票,强迫自己关心股市,进而一窥自己所属产业或是公司的前景。

利用闲钱投资,才能免于「恐惧」

我谈到了去年(2009)的金融危机,全球股市大跌,理智告诉我,此时正是进场投资的好机会。当时我就住在纽约,离华尔街仅有30分钟车程,我亲眼目睹曼哈顿精华地段关闭的店面,暴跌的房租,甚至拿着纸箱面露无奈的上班族。这些景象,带给我多数人都有的反应,就是「恐惧」,最后我什么也没投资,所以后来股市反弹,我当然什么也没赚到,学长则是恰恰相反!

我问他,为什么我明明心理产生「理智」,行动上却被「恐惧」主导?他不加思索立刻回答:「你当时手上没什么闲钱对吧?」一针见血!当时正准备回台湾创业的我,未来充满不确定感,自然对投资风险的承担能力极低。手上没有筹码,没有Backup Plan(所谓B计画),我的思维自然被「情绪」而不是「理智」主导。投资就是人生,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不知道正确的路,而是平时没有累积足够的「本钱」,导致在关键时刻被「恐惧」或是「贪婪」牵着鼻子走。

「定期定额」不是不好,只是身为知识分子,应该可以做得更多

我提起了定期定额的懒人投资法,这似乎是无暇投资的上班族常用也最安稳的方式。但学长的回答挺妙的,在他眼中看来,介于完全放着不管的定期定额与天天看盘的专业投资者间,其实还有一些运作空间!根据他的观察,大多数股市赚钱的人,均是掌握了经济景气3-5年的大循环。

简单的说,就是在景气大好或大坏时大胆投资,而在景气回转时获利了结。极少有人能在景气上下震荡时靠精密的操作赚钱。但问题在于,当今全球的经济运动模式已经跳脱了传统经济学的范畴,景气的循环变得难以捉摸。所以相对稍能掌握的,反倒是一些特殊的事件,例如去年的美--国次贷风暴,多年前台湾的两国论与飞弹危机所造成的股市暴跌。但如同先前说的,你的心智要有足够的强度,才能在关键时刻战胜「恐惧」。

结论:平时专注本业,累积资本,待市场发生恐慌时,大胆下注!

我们大多数都是家无恒产「普通人」,除非你恰好投身金融投资的领域,不然也仅能用闲暇的时间进行投资理财的研究,这样是更不容易掌握经济的细微脉动。学长给我们的建议是,平常好好专注在正职,累积资本,静待下一次市场出现恐慌时,大胆投注在体质良好的公司。他也举了个实例,奇异(GE)公司在金融风暴时,因为旗下的资本管理事业单位GE Capital的缘故,股价重挫。

但GE Capital本身只占GE业务的一部分,GE本身还是体质十分良好的公司,因此股价下跌的时刻反而成为一个绝佳的买点。另外我问他,当时的花旗股价跌破美金一元,是不是也是进场的好时机?但他说,这两者情况不同,因为当时花旗的命运取决于美--国政府是否金援,已经不是花旗本身能够决定的问题,投资花旗,对他来说「--读」的成份太高,即使后来花旗得到纾困,让不少投资人赚了一笔,他还是秉持自己一贯的投资策略与价值观,不因此修正。

虽说投资是为了回报,但我也发现不少人把进出股市当成追求刺激的活动。手上一有钱,旁人一吆喝,就忍不住下场--读一把!看来,投资这件事,懂得「不作为」要比「作为」更加关键,我在书中读到巴菲特曾经追踪某支股票将近30年后才出手,正唿应了这样的观念。

我猜部落格的读者应该有不少投资高手,不知道你们对我学长这些经验认不认同。以我自己这个半调子的投资者来说,我觉得这些经验谈帮助我将日后的投资策略,理出了一个明确方向,这杯拿铁实在非常值得,尤其是我刚刚才回想起来,咖啡钱最后好像也是学长付的!


上一篇:买买买能让心情变好么?
下一篇: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