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你说心理学,我说不
各种各样的心理学书籍充斥在书店里,勾起了我们对于心理这块未知领域的强烈渴求,如果你了解心理学,我猜对于弗洛伊德的名字,你绝对不会陌生,那本梦的释义几乎在哪个书店里你都能找到,其余的各种洞察、解读心理的书籍也挂着心理学的名义占着心理学书架,解读你性格的某某"心理学家",却不是正经科班毕业,这时我总会想起郭德纲的经典台词"我们也没祸害你们,你们干嘛来祸害我们"。
在加拿大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看来,因为科学心理学总是扮演着世俗智慧检验者的角色,常常会和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发生冲突,传达一些"坏消息",使得人们原本的世俗观念没有立足之地,这样使得科学心理学似乎带着点异样。在大众传播中,更为有趣、更为简单的心理学就这样乘着这样的东风风生水起,而科学心理学引以为傲的科学特性,最终变成了双刃剑刺向了自己,让自己在普通大众中失宠,作为心理学科学,当然首先要讲究证据,而证据在大众看来耗时费力,不如自己的经验来得实在,"我妈说","我爸说","我奶说"就这样取代了证据。而在科学心理学看来,这样的个案却不具有任何的说服性,一个因男生劈腿而失恋的女生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我们就真的相信男人真的就没一个是好东西么?
另一方面,科学心理学的另一个特性是可证伪性,这一特性的提出者波普尔说,理论应该在解释事情时指出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不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则该理论就是有问题的。而弗洛伊德的理论在科学心理学中不是挺招人待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在普通大众中,人们喜欢矛盾的谚语,因为他们难以驳倒(Keith E.Stanovich),这种矛盾无疑又和心理学的科学特性反向而行。
人们慢慢的对什么是心理学感到模糊,做做心理测试,看几篇鸡汤文章就给自己的精神洗了个澡,瞬间感觉自己升华了,却不知道自己正中了别人的下怀。在心理咨询中,情况也不甚乐观,有人以为听两节咨询心理学的课都能去考咨询师了,咨询的每堂课上都是满满的来蹭课听的,而真正坚持下的只有一两个,咨询后面需要有强大的理论做后盾,而对于基础理论的忽略,也造成心理咨询师的现状不乐观。一个网上报道的关于08年在汶川地震时,入川的心理咨询师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填写各种各样问卷,重复的心理辅导一次次的揭开愈合的伤疤,有的甚至安慰两句直接了事。我很奇怪这些人当初学习心理咨询的初衷。
对于现在心理学研究远离社会现实的境况,无疑和心理学目前还处在幼年期有关(黎兵语)。同时在大众当中又会存在对心理学期望过高的现象,这样的反差造成一种失衡状态。而在大众娱乐化的"心理学"中,人们虽然娱乐了自己又满足了需求,但这却不是最终状态,待到心理学发展到能够平衡这种状态时,无疑是心理学真正绽放光彩的时刻。
吴泽华,现系心理学研究生,基础心理学专业。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最喜欢沈从文的边城。电影喜欢王家卫和李安。非典型心理学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