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身处职场,你被贴上了标签吗?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了解你的真实内心,他们只从标签判定你的优劣。记住一点:维护标签,就等同于打造你的个人品牌。——
某公司被别家公司收购,在整合过程中,公司某些团队需要裁员,一些团队成员就被领导找去谈话。
有的人,因为被客户评价其工作不认真,这话传到了领导那里;也有人,则被人们发现其经常的旷工,做事不主动又不够细心;所有这些被找去谈话的人,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被大家八卦。而这些人,成为了公司裁员的首选对象。
一起做项目的美女经理常常聊到: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贴上标签,我们要维护好自己的标签,一旦被贴上坏的标签,名声在外,想要摘掉这个标签就很难了。
这“标签”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这个人的个人品牌。
标签的意义
那些被领导找去谈话的人,他们真实的状况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我想,他们的领导也未必知道的很清楚,毕竟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他们的领导通常情况下无法直接与他们共事,直接去了解他们。
领导们去评价一个人,往往不是通过亲自观察这个人一段时间而后通过自己的直接了解并得出结论,常常是通过总结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而这样的评价实际上就是评价这个人的外在名声、评价这个人身上的标签。
所有的人都说这个人做事认真细心,那么领导也大致会认为这个人做事认真,而后就给这个人身上贴“做事认真”的标签。慢慢的,这个人身上“做事认真”的标签就会越贴越大。不管这人是否真的如此,人们说的多了,不是也是了,这就是所谓的“三人成虎”。
当有陌生人想了解这个人的时候,最先接触的必然是他身上的这些标签;若只是浅交,一般人也就在了解这个人身上的标签之后止步,就以这些标签作为对这个人的了解。谁都知道,这样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是有失偏颇的,可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一个不太熟悉的人。
认识一人、了解一个人,太耗费时间和心力。能相互了解的人,往往是多年的朋友,在时间的积累下才能熟识、了解彼此。尤其是在这样节奏紧张、追求所谓效率的社会,人们难沉下心来去认真地了解一个陌生人,而是通过其他人的口碑、这人身上的标签来建立对这个人的评价体系,或者通过直接的外在因素形成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而这评价体系或第一印象一旦形成,想改变就很难。
所以,在人们的交往圈中,真正去认真了解、观察和评价一个人的圈子,往往是这个人最内层的圈子;越外层圈子的人,交往越生疏,越会通过这个人身上的标签——也就是这人的名声——来认识这人。对一个人的认识,最容易改变的也是最内层的圈子里的人,越外层的圈子的人看到的标签往往越牢固,越难以改变对这个人的看法。
人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来了解自己世界中不同交往的人,你我都是如此。不用抱怨说别人不了解自己,就如你不了解别人一样,我们大家都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的了解一个人;也不要埋怨,别人误解自己,那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维护好自己身上的标签,任由别人往自己身上贴错误的标签,甚至是自己往自己身上贴错误的标签。
我们要让别人怎么看自己,就该努力往自己身上贴上怎样的标签,再努力的维护好自己的标签。
维护自己的标签
名也许不重要,但也绝对无关紧要,你可以不追求“出名”,但不可不维护自己的名声,它直接关系到这个世界怎么看你。除非你强悍到无所谓这个世界怎么看你,无所谓你周围的人如何看你,否则维护自己的名声、维护自己的标签,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
但是,如何去创建自己的标签并维护自己的标签?我并没有很清楚的答案,有的只是一些设想,和一些自己直观的感受。
有时候给自己贴标签很难,你需要长久的努力,不断的重复,不停的强化标签,才能让别人接受认可。例如你想贴上某一方面的专家,就需要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学习、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一定成绩,告诉别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还要在各种自己可以表现的场合,表现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在时间的积累下,人们会慢慢的接受并认可,你也就成功的给自己贴上了专家的标签。
有时候,给自己贴标签挺容易,一次意外,就可能让身上的某个标签无限制的放大,掩盖了身上其他标签的威力。例如你某次做事不认真,让事情做杂了,而这事传了出去;一时间,人们都知道你做事不认真、容易坏事。也许对你而言,只是意外,但传出去的却是另外一个说法,一个以偏概全的说法。
一句老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贴标签也是如此。上面设想和总结,也体现了这句话的威力。你想往身上贴一个好的标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你被贴上一个坏的标签,也许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反过来,你想揭掉一个好标签,太容易不过,只要对应着做一件坏事即可;而你想揭掉一个坏标签,这太难太难了,千番努力之后,即使能揭掉,也会带起一层皮,留下一块难以磨灭的疤痕。
如果是这样,所以我想,我们要维护自己的标签,无非两方面:一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创造并不断的巩固自己好的标签;另一方面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去避免自己不被贴上坏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