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很擅长演讲。我经常说些 “嗯"、"哦"的语气词,不是很连贯。有时脑子反应不及时,还会卡住。我希望能成为更好的演讲者。但如果在更好的演讲者和更好的作家之间选一样,我会选后者。说到底,我只是希望自己有思想,这更接近于"好作家",而不是"成为好的演讲者"。
想写得棒,有思想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就算是用最质朴的言语来表述,人们也会觉得你很有风格。但演讲则恰恰相反:"有思想"跟"成为一名好的演讲者",几乎完全是两回事。
我是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注意到这一点的。当时有个人的发言比我精彩很多。他把与会的人逗得捧腹大笑。相比之下,我显得优柔寡断,笨嘴拙舌。后来,我按照惯例把我的发言稿贴到了网上。贴的时候,我努力去回忆那个人的发言,这才意识到他根本没说多少干货。
可能对于那些擅长演讲的人来说,调动气氛比传授干货更重要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原来思想对演讲而言,远没有它对写作那么至关重要{1}。
几年以后,我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不但比我讲得好,还很有名望。哇,他讲得太棒了。于是我决定认真听他所讲的内容,看看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好。大概听了十句后,我不由对自己说:"我不想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
成为好的演讲者不仅跟有没有思想没关系,很多时候甚至会妨碍你的思想。
譬如,在发言之前,我通常会先把发言内容写出来。我明白这样做不好——事先拟好发言内容,会让发言者更加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因为要想赢得观众的注意,就要把"你的"全部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但如果发言内容是事先写好的,你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在观众和发言内容之间摇摆不定——即使发言内容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你想调动观众的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要讲的内容准备一份提纲,具体的措辞可以到时候即兴演说。不过这样做的话,演讲时你就没时间逐字逐句进行推敲了{2}。
当众演讲偶尔可以激发出新思想,不过,总体而言,在带来新想法这点,当众演讲没办法与写作相比,因为写作的时候,你可以不断地对每个句子都进行推敲。
如果对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进行充分的练习,那么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就能做到接近于即兴演讲的效果。
演员就是这么干的。但这里免不了要在"流畅度"和"创意"之间作出取舍。在按讲稿进行排练的整个过程中,你可以不断改善你演讲的内容。(因为演员只负责表演不负责写台词,所以)演员不会为此纠结的,除非剧本是他们自己写的——而自编自导自演只是极少数的情况。但所有演讲者都会遇到这种纠结的情况。我在演讲之前,通常会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演讲稿,坐在某个角落,努力在脑海里进行练习。但是最后,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改写演讲内容了。每一次做演讲,我的讲稿最终都会改得面目全非。结果自然是语气更加不连贯,夹杂更多的"嗯"、"哦"了,因为我根本没时间去排练那些琐碎的新内容{3}。
如果考虑到观众,你会遭遇比上面更加艰难的取舍。观众喜欢听好话;喜欢听笑话;喜欢陶醉在滔滔不绝的演讲里。如果你低估了观众的理解力,那么你讲得再好,就越像在扯淡。当然,这跟写作是一样的,只是在演讲的时候,观众的这种"堕落"更为严重。任何人在听演讲时,都会比阅读的时候更迟钝。演讲者在即兴演讲时,没时间去组织、推敲每个句子,观众也一样,没时间对听到的句子进行思考、消化。此外,在听演讲的观众中,个体往往会被周围人的反应影响,而个体受到的这种影响,可能会(比演讲本身)更为强大, 这就像是:低音反而比高音更容易穿透墙壁。任何受众群体都可以被看做成乌合之众的雏形,而优秀的演讲者往往利用的就是这一点。在会中我听优秀的演讲者发言,之所以会笑到那种程度,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在笑{4}。
这么说,演讲就是一无是处吗?如果你希望从中获取什么思想的话,听演讲肯定是不如去欣赏作家的作品。而且,并不是所有演讲都能开启心智。一般情况下,我去听演讲是因为我对演讲者感兴趣。有的人,比如总统,没有时间会见民众中想跟他见面的人,于是大多数人便会选择去听总统的演讲——这是最接近于跟他交谈的事了。
演讲还有激励自我做事的作用。很多著名的演说家都被描写成激励人心的演说家,也许这并非偶然。可能公开演讲的真正目的便在于此。大概演讲便是因为这个才出现的。听演讲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能成为一种非常巨大的力量。我希望这种力量带来的善举多过于恶行,但是我也不清楚是否真的这样。
注释
{1}这里所说的演讲不包括学术演讲,因为后者情况完全不同。虽然听学术演讲的人也喜欢听笑话,但他们会(或者说"应该")自觉地去体会你所描述的新想法。
{2}这是最糟的情况。实际上,很多时候你可以做得更棒,因为演讲内容一般是你以前写过或谈过的,即兴发挥时,你只在重述其中的一些句子。中世纪早期人们喜欢将旧的材料用在建筑上,即兴演讲与这个相似。但话说回来了,这听起来有些不诚实,因为在说这些句子时,你必须表现得像刚想到这些句子一样。
{3}罗伯特·莫里斯指出,有一种练习方法可以改善你的演讲:大声朗读你的讲稿,这样能把稿子中不合适的部分暴露出来。我同意这种做法,为此,至少有过那么一次,我曾朗读了讲稿的大部分。
{4}如果观众很少,观众身份也许不会让个体变得迟钝。真正的"堕落"也许会在观众足够多的时候出现(十人左右),这种情况下很难把演讲视为同种情况。
最后,感谢山姆·奥特曼和罗伯特·莫里斯审阅此篇草稿。
蓝衣为本文作者 Paul Graham: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