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1103~1142),宇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
岳飞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祖上世世代代都在黄土地上勤恳耕作。父亲岳和是个忠厚的庄稼人。 他家省吃俭用,常常用节省的粮食帮助饥民度过荒年。邻居有侵占岳家耕地的,岳和干脆割给他;有借钱不还的,也就不要了。这种忠厚治家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岳飞。传说岳飞降生时,有一只像大雁一样的大鸟飞鸣而过,所以父亲为他起名叫鹏举。岳飞没满月,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才幸免于难。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含辛茹苦,亲自教他读书。没有钱买纸笔,就用树枝作笔,沙地作纸,在地上练习写字。他寡言少语,但学习十分用功。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崇拜诸葛孔明等济世名臣。
他小时还曾写联寄志: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圻。表明他将来要像诸葛武侯那样报效国家,拯救人民,建功立业。他曾游历泰山,写下流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寄托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名人志士的仰慕。
岳飞不仅用功读书,精心学习兵法,而且刻苦练习武艺。传说中他生就一身神力,未成年就能拉开300斤的弓,8石的弩;向周同学习箭法,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其实,岳飞这身武艺完全是练出来的。
岳飞生活的时代,正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岳飞决心练好武艺,保家卫国。他12岁那年,投到一位外号搬不动的老师门下。搬不动并不教他武艺,却每天让他手拿镐镢、肩挑扁担,在山下挖坑担水栽树。一连两个多月,满山遍坡全栽满了树。可搬不动
还不说教习武艺的事。岳飞心想,我为报效国家,前来求师学武,不能光栽树呀。搬不动看出岳飞的心事,笑笑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过了三个多月,树栽完了,他帮师傅干杂括,师傅还是不提学武。岳飞挂念老母,提出回去看望老母,搬不动说:要学武艺,功在苦中练;要想卫国,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武艺,就中途退却的道理?从此岳飞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节将临,搬不动把岳飞叫来说:你来到我这里共栽了三千六百棵树,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去把这些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一摇,不准折断一枝,不准漏掉一棵,太阳不出来,就得摇完。从此,岳飞半夜就起床,打水扫地伺候好师傅就去摇树。开始,累得腰酸腿疼,太阳出来,刚刚摇完。
到第十天,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岳飞就摇完了,腰不酸,气不喘。正好搬不动也来到了,他抚着岳飞的头说:鹏举呀,俗话说,功夫,功夫,全在工夫。没有工夫,哪有功夫!看来,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回你母亲那里去了。岳飞很奇怪,说:师傅,你还没教我武艺呢!
搬不动摇摇头说:武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武艺之外的功夫,有了这点根基,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到家后又跟周同师傅学习箭法,后来果然练就一身绝技。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0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他在《满江红》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