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没想到有这么多呢!下面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关于聪明人最可能做的蠢事:
·忽略设计
iPod刚刚上市时,一些技术男抱怨它毫无特色价格又高得离谱(谁会在乎又新出了一款MP3呢?花50美元就能在百思买上随便买到一个。)但与此同时,它酷毙了又很好用以至于人们开始趋之若鹜。
·在用糟糕透顶的工具不自知,还很傲娇
这在程序员中尤为常见,他们用的就是起初程序员设计出来的编程语言和文字编辑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就再没有更新过。稍微有一点点设计意识的人,都不会用这些东西。程序员们觉得熟练使用这些艰涩难懂、复杂的命令和进程是傲娇的资本,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还有其它特定的程序语言和工具,因为那些聪明人也会因此而陷入无意义的口水战。
·随波逐流
很多聪明人其实都在效仿别人,这很可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习惯了通过学术和课外的一些成就取悦别人。他们从未想清楚他们真正想从事什么?也没想过要不要做点与众不同的事儿?那些高等学府毕业的聪明学生大批涌入少数精英跻身的领域,他们想成就的是别人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事,而不是那些他们内心真正渴望要做的事。
·从不提升社交技能
一些聪明人只专注在他们狭隘的兴趣上,从未意识到人生中有些重要的成就是需要他人助一臂之力的。他们从未尝试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也不学着去拓展人际关系,自我提升就更别说了。他们甚至还对那些擅长交际的人嗤之以鼻。如果你已经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那么你下一步如果将时间花在提升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不是学习如何使用另一个工具上的话,你将获得十倍于后者的回报。
·只想成为高高在上的人
很多聪明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站在高处朝他人吹响胜利的号角,然后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他们哪里错了,好像这么做能让他们之间变得更亲密一样。这些人还相信通过辩论,讲事实能够改变别人的思想,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在做决定或者接受他人观念时其实是非常感性的。
·被一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冲昏了头
聪明人有时会认为,因为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也可以自动成为其它陌生领域的专家。
·看轻努力和练习
对于聪明人来说,即便没有付出很多努力,很多事情也非常容易。当做成一件事时,他们就会被称赞“聪明”。这就很危险了,他们对“感到自己聪明”和“被别人夸赞”产生了依赖感,他们避免做那些不能立即上手的事情。慢慢地,他们相信如果一开始你就不擅长一件事的话,那你注定一辈子都做不好,这件事也不值得你去做。这些聪明人没有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天赋,最终被那些不是很聪明,也没经常被人夸赞但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努力的人远远落下了。
·和其他聪明人进行零和竞争
(零和竞争:竞争各方的综合收益为零,一家正收益必有他家负收益相抵)
很多聪明人总是想挤进那些已经饱和的领域,但那里已经有很多聪明人了。只有少数人可以成为顶尖的投资银行家、律师合伙人、财富500强CEO、人文教授或者Jeopardy(一档海外电视节目)冠军。可这些聪明人拼命想挤进这些领域,参与残酷无情的竞争。他们都忽视了其他可能取得成功的领域,那里可没什么超级无敌聪明人和你竞争。他们被禁锢在思维的框架里,这个竞争性意识非常强的思维框架,是被他人和体系建立起来的,这同样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比较自己和他人取得的成就,非常在意结果
那些成长于传统的非常注重成功的家庭或学校环境的聪明人,会对能否取得成就感到担忧,即便这很愚蠢。人们会非常认真地问这样一些问题:如果在我20多岁时,我还没有成功,那我还有可能成功吗?如果30岁或者40岁了,还没有成为亿万富翁,是不是就太失败了?
·忽视信息收益递减效应
聪明人通常都是能够吸收海量信息的贪婪阅读者。他们关注每一个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微小信息,比如投资、生活黑客行为或者那些计划要买的产品的技术规格说明。然而其中的一些信息对做决定确实有帮助,但在网上大量搜索信息就有点浪费时间了。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搜索信息,最终却没有采取行动。
·精英主义者
聪明人经常用“是否聪明”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他们看不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人的内在价值。耶鲁大学的一名教授,当他面对修水管工人时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