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求你坐下来,去记忆一列电话号码或者一系列的事实,你会怎么做呢?那么你很可能就做错了。
记忆力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都有记忆力,但我们并不能完整地了解如何完全地利用它。这部分是由于我们自身元认知能力的缺陷(元认知:对于自己认知的认知)。研究这种思维的自我反映过程,揭示了人类在思维上是存在盲点的。
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盲点是很大的。我们对于如何学好知识洞察得并不透彻。
研究者Jeffrey Karpicke与Henry Roediger III着手关注了一个方面:测验如何增强我们的记忆。在实验中,他们要求大学生被试学习成对的斯瓦西里语和英语的单词。举例来说,被试必须学会如果给出斯瓦西里语单词“mashua”,他们正确的反应应该是“boat”。被试可能会用到一些在高中考试学到的策略,但是斯瓦西里语的实验材料使得被试很难用到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帮助学习。当所有的单词对学完的一周之后,将有一次终极测验。
大多数人会在学习的时候进行复习,复习以后自我测验,去掉回答正确的项目,再进行复习,如此循环。这种方法可以使学习和测验更加高效,并且使我们关注到还没有学会的内容。看上去这种方法很完美,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的学习,这种方法就是灾难性的。
Karpicke和Roediger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准备测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比如说,一组从头至尾复习,而另一组边复习边省略答对的项目。
在终极测验中,两组的差异是戏剧性的。边复习边丢组的成绩并不好,他们只能记住35%的单词对,与此相比,从头至尾组的成绩达到了80%。
由此看来,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从头至尾的反复复习。也就是说,许多学习指南上说的边复习边丢的的方法是错误的。你可以不再学习你学过的东西,但是如果想在终极测验中取得好成绩你就必须不断地复习它们。
实验的最后,研究者让被试们估计最终测验的成绩。两组都估计成绩为50%左右。边复习边丢组明显高估了他们的成绩,而从头至尾组明显低估了自己。
因此,对于复习的最佳策略我们似乎有着元认知上的盲点。我们要相信事实,而不是直觉。这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启示:测验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实施测验比找出学生学会了什么更有效。
专栏回顾:
改变你对运动看法的3条策略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