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年轻时,我就陷入质与量的争议中:写文章,是先磨练文笔,透过写很多文章,然后才变成写文章的高手;还是仔细思考、审慎研究、精雕细琢直接写成一篇好文章。
要有好的创意,是从想出很多创意开始,然后去芜存菁,经过不断的淘汰,然后得到好的创意;还是反复琢磨,深度思考,一次就想出好的创意?
这两种方法都似乎可行,讲究质的人,不轻易出手,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务期每一次都会有最好的结果,而且期待每一次都能带来最佳的成效。
而讲究量的人,则相信不经过反复练习,不可能做出好成果。因此要不断的做、不断的重复做,做多了自然会找到最佳的方法,而且从每一次重复做的过程,可以找到每一次做的差异性,从而得到最正确的标准工作方法、找到好品质的解决方案。
经过这许多年的尝试之后,我很确定在职场中,要得到好的结果,唯一的方法是先有量、再有质,要经过不断反复练习,最后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法。
不经过量,想直接找到质,这其实是在寻找一次就成功的聪明方法。问题是聪明的方法,可遇不可求,有时候我们运气好,很容易就找到聪明的方法。可是就算一次就找到聪明的方法,做对了事,也很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不见得每次都能复制这种对的经验。
至于相信从量中会找到质的逻辑,则是先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方法,我们唯一理解的是要不断去尝试,从不断的试做中,我们会慢慢找到对的方法,然后我们才能有效的做好事。
不断的反复做,先求量,还有一个好处是熟练度。当我们第一次做对事时,我们可能在尝试错误中,我们相对花的时间、精力、成本可能都比较高,可是经过反复做,不断的重复做,透过学习曲线,每一次的质都会提升、每一次的成本都会降低。
现在我已经完全不相信工作中有聪明的方法、也不相信可以不透过量做出质的方法。
我唯一相信的方法是不断的做、努力的做,做多了,正确的方法就找到了。找到正确的方法后,仍然要继续做、继续练习,然后就会得到最有效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