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一名民办教师,1983年,他已52岁,看到仅有几百人的小村,却有着几千亩的荒坡石滩,石头堆成山,荆棘野藤连成片,人们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勉强填饱肚子,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这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承包荒坡,将乱石滩变成绿色森林。但这一想法却遭到了村民的一致热嘲冷讽。他不为所动,说服家人,毅然承包下800亩没人问津的乱石岗,开始了他的绿色梦想。
从签订合同的第二天起,他就卷起了铺盖,带上铁镐、头上了山。因为人迹罕至,他用斧镐在荆棘乱石中,硬是开出了几条便道。挖出了树坑,却没有足够的土来掩埋,于是,他先捡出其中的石头,经过便道运土填坑。然后,用心栽上槐树、椿树、花椒等树苗,山上总算有了零星的小树。
忙了整整一个冬天,到第二个春天时,树倒是栽了一大片,却迟迟不见树苗发芽。原来山上严重缺水,小树全干枯了。于是,他买来塑料胶管,从几千米外引来一股泉水,不承想,冬季正需要浇水时,塑料管被冻成了硬棍。待开春,就爆裂报废了。
因为无法用塑料管,就改为修引水干渠。整整一年时间,他带着两个儿子,在锤和錾的交响曲中,风雨兼程,最终,把高泉水引了过来。
此后,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每天扛着锨镢,早出晚归,一心植树,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啃块干馍,鲜与外界来往。原先一到寒冬,手一抡镐就满手裂口,向外渗血。后来,磨炼成了铁手,手心手背全是硬茧。就这样,一把把铁镐磨秃了,一把把铁锨使坏了,一根根扁担用断了,树林像燎原的绿色之火,不知不觉度过了10个年头,绿色染绿了200亩荒山。
有绿色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信心。此后,为了省钱购买树苗,他把上级供应给山区饲养牛羊的盐,让老伴儿做饭用。炒菜没有油就用水煮。因为借贷无门,有人告诉他煤矿高价收购坑木。他一听火冒三丈:打死我也不会伐树!
在岁月风霜和日出日落的陪伴下,他坚持挖坑植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看着一棵棵小树,一天天成长成胳膊粗、碗口粗的大树,他感到无比欣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比疼爱。这天黎明时分,他照例踏着露水去挖树坑,却见几十棵碗口粗的树木被盗。看着一个个白花花的伐口,他的心在滴血,两粒豆大的老泪夺眶而出
后来,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为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从2003年起,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他雇来挖掘机、推土机,把疏林地统一铲平,按规格栽上了速生杨、侧柏。还在林区养牛、套种材,基本实现了以林养林,使林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路子。
2011年,他和几个儿子商量,决定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生态旅游,吸引城里人到这里休闲度假,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天,阳光格外明媚,他请来当地著名的工匠,在巨石上,刻上四句话:精卫填大海,蚂蚁平山头。父子造大林,愚公移王屋,又在大门口的一块石头上刻了四个大字:林海公园。
如今,他承包的800亩山林已郁郁葱葱,鸟鸣啁啾,山泉叮咚,山鸡、野兔时有出没。但他的头发白了,腰背驼了,脸上的皱纹写满了沧桑。看到来这里休闲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他总喜欢站在树林中,看着阳光从树叶间洒下来,洒在头上、脸上,埋在皱纹里的脸就格外阳光。
他的名字叫朱元英,今年82岁,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克井镇枣庙村农民。30年来,他带领子孙们凿石造田,植树造林,大造绿色,使荒坡秃岭、荆棘乱石披上绿装,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绿色愚公。他说:绿色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寄托。没有了绿色,人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