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刘墉:您每次在内地出书,版税均无一保留地捐给希望工程,可与您合作的出版社没有一家不感头疼的,因为您的出版税条件实在是太高了。这两种极端的做法,哪一种是您的本色?
刘墉回答:都是。
那人又问:为什么?大方和抠门儿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呀!
刘墉笑了笑:你说的两个概念是做生意,而我只是在转移资金。这就好比泄洪,将水较为集中的地段挖开,使之流向干旱地区,这样一来,两边都不会受灾。
可以说,刘墉一辈子都在奉行这种转移理念,是这种转移理念成就了他的人生。
刘墉曾一度是台湾某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可他在其事业达到顶峰时,却毅然决然选择了离职,到美--国做了一名美术教员。同以往一样,美术教员做得好好的,他又转到新闻界、出版界,成了一名挺不错的记者、编辑、出版人。谁都知道,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
有人问刘墉:您何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转移?刘墉回答: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一个人登山,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顶峰时,唯一的选择只有下山。一方面,是已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如果还要登另一座山,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现在的山上下来。
刘庸的这种转移理念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与内地一样,台湾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视英语的,可刘墉在上大一时,他主动向老师提出放弃英文课程。离大学毕业不到一年时,他才重新拿起了英语,毕业考试顺利通过。
就是这一学习时间与课程顺序上的转移调换,让他赢得了生活与事业方面的种种资源他将学习英语的时间转移调换出来练习演讲,结果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打下了口才基础;用这一时间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为他日后成为记者和编辑,进而开办出版社打下社会实践的基础;用它来学画画,比较扎实的绘画功底,为他成为一名美--国的美术教员铺平了道路;用它来搞写作,大学时就多有诗作与散文发表,这使得他后来比较顺利地步入文坛。最重要的是,他在那时有幸与她未来的妻子结识,使得他的人生有了一个贤内助。
就是这人生路上的一次次转移,使得他视野开阔,阅尽人间风景;使得他人生缤纷灿烂,光彩夺目。
转移人生是一种最具张力的人生。它不是对已有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更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它是对人生的一种科学规划和生命的有效实践。它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明白什么是当务之急,在选择中坚持,在放弃中进取,是对有限生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转移人生是一种最有效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