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儿童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房子,买还是不买?

2024-07-27 13:31:41

心理导读:当人能够控制事件的结果时,他的决策依据更倾向于“寻求可能的利益”,而不是“规避可能的风险”;但如果事件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可控性,人们的决策会更看重“规避可能的风险”。 ——

新闻事件

2013年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这是政府对楼市的第五次调控升级。然而近日网友发布的一张某房地产中介的价目表又引发一场热议:北京海淀区五道口的学区房,37平方米350万,房价约9.5万/平方米。据称2000年开盘时该学区房售价为4000多元一平方米,而今已逼近10万元一平米。

心理解读

2003年6月,央行发布的信贷紧缩政策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的政策基调由培育转为调控,也标志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干预的开始。十年来,房价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怪政府?怪开发商?还是怨丈母娘?不管是谁之过,天天向上的房价让渴盼“挣钱买房娶媳妇”的广大人民群众常常纠结于“现在买太贵,以后买可能更贵”的窘境中。那这房子到底是买还是不买?是现在买,还是以后再买?

决策有风险

大到买房买车,小至买衫买饭,消费者们在做决定之前都会面临着购买决策所带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些结果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是负面的,消费行为含有冒险的成分在里面。

1960年,消费心理学家鲍尔(R. A. Bauer)提出了“风险认知”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对于不确定性和不利结果的认知。鲍尔强调,这里的“风险”是指消费者主观认识到的风险,是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的,而并不是存在于“真实世界”中的客观风险。

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克(Paul Slovic)的研究认为,风险认知包含两个元素:一个是风险的灾难性程度和不可控程度,也就是风险的“可怕性”;另一个是风险的“可知性”,也就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预知到这个风险。研究表明,当人能够控制事件的结果时,他的决策依据更倾向于“寻求可能的利益”,而不是“规避可能的风险”;但如果事件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可控性,人们的决策会更看重“规避可能的风险”。

比如买房,如果消费者看中的是“学区房”,那么消费者只要能够确知“买此房能让孩子上某某学校”,由于事件的结果具有可控性,他的决策就会倾向于“寻求可能的利益”:孩子能够上好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决定够买此房,尽管他意识到了“可能的风险”:房子破旧、户型不合理、房价很高、离自己的工作地很远,等等。

决策需谨慎

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自身的特征,如性别、年龄、人格特征、家庭收入、知识结构、以往的决策经验等等,也对决策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年轻女性往往更偏爱低风险的产品;人格特征偏重于积极、冒险、个性的人,对风险中“可能的利益”会更敏感,不太看重不确定性和负面结果,而偏保守的人做决策时更关注“可能的损失”,以回避“可能的失败”;消费者对产品的相关知识了解得较全面、能够接受多方面而不是单一的信息,会更有助于做出理性的抉择,比如买房这件事,考虑到社会大环境:“宏观调控政策”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经济规律”这无形的手的相互--BO弈,再结合自身的需求(教育、投资、居住等)和条件(收入、债务、家庭事业规划等),参考其他渠道的信息(父母、朋友、同事、专家等等),多方面权衡对比,看看自己是更需要“可能的利益”,还是需警惕“可能的风险”。

了解更多

张硕阳,陈毅文,王二平:消费心理学中的风险认知. 心理科学进展,2004,Vol.12,No.2:256-263.

刘金平,周广亚,黄宏强: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 心理科学,2006,Vol.29


上一篇:7个问题,找到你的真命天子
下一篇: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