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重于组织,组织适应人才的需要,而不是人才适应组织的需要。
做出了《纸牌屋》的Netflix公司认为,HR最重要的工作就应该是满世界去找人,一个优秀人才顶2-3个人甚至顶10个人用。Netflix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找来人才,倡行自由与责任的文化,放手让你干,给人才以自由,但也要求你负起责任来,能担当。这种文化已被硅谷普遍接受。
很多公司都感到,原来的行业或做法已经做不下去了,没有前途,必须创新与转型。这已经不是发展问题,是生死问题,形势非常严峻。怎么创新和转型?有钱,搞个创新孵化基金,钱就在账上,没问题;有楼、有园区,都是现成的,建个小硅谷,也没问题。但是,有钱、有楼、有硅谷,人呢?缺的是创新型、创业型人才!这些人才不能源源不断地来、生生不息地长,钱和楼和园区有什么用?你搞的硅谷不就是空谷吗?瞧,生死问题变成了创新和转型的问题,创新和转型的问题变成了人才的问题。不能在人才上下对功夫,谁也别想实现创新和重生,不管原来多么辉煌,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就这样老去、没落。
万科2014人力资源条线大会,郁亮提出升级版新理念:人才是万科的唯一资本,唯一。任正非用他的语言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组织与人才谁轻谁重
万科郁亮喊出一句话职业经理人已死、事业合伙人时代诞生。我感觉是:流程化和管控型组织已死、平台化和生态化组织诞生。流程森严、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公司,正在失去快速反应能力。野蛮生长、灵活机动、放手让员工自由发挥的公司,却可能乱中取胜、大获全胜。在智力劳动领域,这种趋势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比如互联网创业、IT行业、投资管理领域、律师、会计师、设计师等,不按事业合伙人的理念、不搞平台化和生态化组织,几乎做不成大公司,历史上做大了的公司也已经很难再hold住。连万科、家纺、海尔等传统行业公司,也意识到不搞事业合伙RT制已经很难再往前走了。
组织与人才谁轻谁重?人才重于组织,组织适应人才的需要,而不是人才适应组织的需要。原来从哈佛搬过来的经典管理逻辑是:战略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决定组织,组织跟随战略,人力资源适配组织。现在看来,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管理逻辑:人才动起来,组织跟随人才,组织适配人才,战略和组织都围绕人才转。
跳出或更新管理概念,致力于人才最大价值和最大效能的发现和发挥。组织围着人才转。要不局限于员工,而是全社会范围用才,从注重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用,建立开放的人才生态圈(小米的粉丝参与产品设计、逻辑思维的会员营销、碧桂园的全员销售、行业私董会、和君的APP微智囊等)。
在办公室挂上人才版图
给人才以机会和平台,才是组织的前途所在、资本的收益所在、事业的生生不息所在。企业家心中或办公室要挂三幅图:业务版图、组织版图、人才版图。如果只能三选一,那就挂人才版图吧。
我这几年来的管理思维有一个演变轨迹。以前我喜欢谈战略,我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我跟客户沟通的主要话题,大多是关于战略的。在战略分析和洞察上,我还是有一些心得,给很多企业提供了服务,验证了效果。今年开始,我经常谈论人才。我今年给几个上市公司出管理建议,都是从人上发力的,客户来找我谈战略的,我跟他谈人,客户来找我谈组织的,我也跟他谈人。在人上发力,人动起来,组织跟着动,战略跟着动,效果很好。我开始抛弃战略组织HR的管理逻辑,而启用方向HR组织战略的管理逻辑。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我也有新的认识,从HumanResourceManagement转向了TalentDevelopment,从MAB教学的人资管理转向了人才管理或才能开发。这是我今年的一次重要的认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