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迈进发达国家门槛的瑞士,对保留木屋情有独钟。这些木屋的主人,你千万别以为是穷人,他们说不定就是一个农场主。城里有钱人也喜欢在乡下盖座木制别墅。在瑞士,即使是真正的农民,他们的年收入也会比上班的工薪族要高得多。他们不是盖不起砖瓦结构的楼,而是对木制建筑有一种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热衷保护百年以上木屋
木屋是瑞士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且每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不同,反映着早期瑞士人的传统生活原貌。目前,瑞士各州都对百年以上的木屋登记造册,有保留价值的被完整地拆迁到巴仑堡露天民居--BO物馆。一两个世纪前的面包房、草作坊、钟表作坊以及打铁炉、水锯等都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因为瑞士人知道,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比,瑞士联邦只有700多年的历史,而文物古迹是传承历史的纽带,文物不能再生,不能因为现代化进程而阻断历史。
过去,瑞士人对文物古迹遗址进行个别保护,而现在是保护整个街区和整座城镇。联邦政府还对土地使用作出严格规定,严格区分民宅建筑用地、工业和商业用地及农业用地范畴,并对在文物古迹附近的建筑作出不能影响和破坏文物古迹整体观赏效果的明确法律规定。
富人住木屋,穷人住高楼
瑞士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国家之一,但是瑞士的现代化不与高楼相提并论。瑞士人的住宅有个特点:房舍的高矮与身份和收入有直接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恰恰与我们相反。瑞士的有钱人愿意在城郊、农村或在山上购买私人住宅,一般为两三层,带花园和车库。收入偏低、刚刚独立的年轻人和外来移民一般住在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层建筑里。身家富有的标志不是住多大面积的楼房,而是在郊外或乡下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木制小楼。瑞士人不喜欢高层建筑,主要是觉得在高楼大厦中生活缺乏情趣,无法与自然沟通。
瑞士曾是一个农业国,所以,木屋最先都是瑞士山民和牧民在山上搭建的。早年,阿尔卑斯山区农牧民有一半时间住在山上。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山上的木材盖起简易的居所,以石头或木桩作地基,用木材搭建,屋顶呈人字形,主要是分散冬天积雪对屋顶的压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达,瑞士人已不再需要在山上简陋的木屋里生活,但是在谷地和平坦的地区,瑞士人仍喜欢按照小木屋的模式盖房子,在自家花园种花植草,自己动手收拾房舍,既锻炼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这是他们主要的乐趣。
瑞士人不但将木屋内外装饰得古色古香,还喜欢用鲜花将木屋装饰得绚丽多彩。他们在门口和窗台摆上鲜花,有些木屋与栽满鲜花和绿色植物的院落浑然一体,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这恐怕是瑞士人迷恋小木屋的原因所在,因为高楼大厦是绝对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