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平县的东面,有个东与五台县相对,南与定襄县毗邻的地方,这就是远近驰名的梨果之乡同川。
说起来,同川的由来还有段令人神往的美妙故事呢。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同川这块地方是个天然的内陆湖。这个湖望无垠,四面环山。山脚下座落着个个村庄,居住着以打鱼为生的渔民,终日驾着渔船,唱着渔歌,悠然而来,怡然而去,飘荡在清波荡漾的湖面上,早晨撒下渔网,晚上满舱而归,勤劳善良的渔民们世世代代过着与天同乐的美好生活。
传说这湖的西北面有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名叫北山,湖的中部横着座白云缭绕的大岭,名叫将军山。北山上住着位龙精爷,由于树木不多,因而只管着这湖之水;将军山上住的是位将军爷,山上长满了苍翠茂密的柏树,还有片片的梨树和果树。每年春天,梨树开白花,果树开红花,把个南山装点得更加秀丽。由于将军爷没有纯梨,纯果之种,虽然秋天果实累累,但果子又小又酸又涩,不能食用。好在渔民们是以打鱼为生,对山上梨树,果树也就无人过问,任其生长。
这龙精爷和将军爷原是对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彼此相敬如宾,相邀同饮,不是在风平浪静的湖面渔船上,便是在风景秀丽的高山翠岭间。今天对酒弹歌,明日赋诗作画。日子过得美哉、快哉。
天,晴空丽日,微风习习。龙精爷相邀将军爷来到北山,各自摆出美酒佳肴,又是猜拳,又是对诗,快活非常。直从早饮到晚,又从晚饮到早,也没分出个高低。两个人醉意朦胧,神思飘然,借着酒兴,各自夸开了自己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龙精爷歪着身子打着僵硬的舌根说:将军弟,你虽酒量大,神通广,然而,我看你辈子也喝不干我这湖水。
将军爷见龙精爷如此小看自己,心中很是不快,便斜眼相视,打趣道:小弟虽说不才,可这无量湖水也仅够我口而饮。
龙精兄尽管法力无比,我看你辈子搬不完我南山所有树木。
龙精爷听将军爷出此狂言,难忍心头三丈怒火,当即拍案道:将军弟口气好大。既出此言,定有奇特本事,你我二人何不决雌雄?
随兄尊便!将军爷表示赞同地说。那我们--读什么为最妙?
就以你所夸的海口为--读。童话网:
你若口喝不干这湖水,那你所管辖的山峰、宝藏归我所有;我若锹铲不尽你南山所有树木,这湖中鱼鳖虾蟹、奇珍异宝尽归你所有。输者远离此地,另谋生路。龙精爷坚决地说。
老天在上,日月为证,君子出言,驷马难追。来!为我们最后次的痛饮干这最后杯!将军爷说完,举起酒杯饮而尽。龙精爷也不甘示弱,倒竖酒杯将酒尽数入肚。
两人醉醺醺、昏沉沉,开始了卖弄神通法力的比赛:将军爷脚踩金云,飘落在北山之巅,然后俯身向下,将头伸进湖水深处,只听得阵巨响,整个宁静的湖面如天河发水,洪波冲天,漩涡急起,咆啸的湖水不停地向下翻卷,没过多长时间,整个湖里滴水无存,露出片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带。
龙精爷见此情形,大吃惊,深感酒后失言,不该同山神下此--读注,但又不愿甘拜下风,被外人取笑。将军爷见龙精爷踌躇不前,讥讽地笑着挥了下手,示意龙精爷:眼下就看你的了。
龙精爷本来法力无边,见将军爷有意将,好胜之心倍增,立即驾起彩云,来到南面将军山上。他按落云头,从袖中摸出件宝物,迎风晃,原来是张金光闪闪的神锹,只见他将神锹往山上挥,霎时山摇地动,丘峦崩摧,沙飞石走,天昏地暗。待烟消雾散,满山的树木已无株,只剩光秃秃的座将军山。
将军爷目睹此景,心中暗暗佩服龙精爷的神通非凡,两人--读的结果不分上下。也就各归原处去了。
过了数日,为民造福的二郎神,担着四大名山追赶太阳。途经此处,见路上有许多渔民,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背离故居,逃往他乡,其中有些老人、弱妇因饥饿焦渴,倒在路旁。他心中纳闷,上前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将军爷和龙精爷相--读,失去了湖水,搬移了树木,渔民们没有生存之处,只好迁徙异乡,另求生路。二郎神听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心想:我此时不为民谋福,更待何时!便向渔民问清了将军爷的去路,飞也似地追赶而去。老远望见将军爷趔趔趄趄正往前行,二郎神放下担子,猛喊几声,却不见将军爷有回转之意,就急将吠天犬放出。将军爷扭头见如狼似虎的吠天犬朝他奔来,不觉大吃惊,急忙加快了脚步。谁知心中慌乱,脚下不稳,只听扑通声,绊了跤,口中流出几点清水。将军爷清楚,流出了这几点水就输给了龙精爷,心中好不恼怒!正要发作,看,原来是二郎神追来,自知不是其对手,只好忍气吞声,愤然离去。
那几点清水渗入地下,不会便冒出股股温暖的泉水,这泉眼由小变大,泉水越冒越多,转眼就聚成潭清水。这泉水因为从将军爷口中流出,所以四季常温,即使在寒风凛冽的严冬,人们在水中洗衣,也毫不觉冷,百姓利用它冬季沤麻,夏季灌溉土地,真可算是眼宝泉,后人把这潭水起名为东社潭。距此泉不到百米处,有座孤山,这山是二郎神从担子上掉下来的块小石子变成的。人们为纪念二郎神夺水的恩德,把此山叫成福寿山。东社潭和福寿山至今依然存在,都在同川境内,距东社公社不到二华里的西北地方便是。
再说二郎神见有了泉水,百姓从此可安居下来,心中非常高兴。但低头寻思,过去百姓靠湖水能打鱼度日,如今只有泉水,如何生存?他想来想去,决定找龙精爷相商,便担起担子赶往北山。
不会儿,已到北山脚下,他举目仰望,眼前的北山不再是昔日草木不生的荒山秃岭,而是柏树葱葱,芳草茵茵,山溪涓涓,凉风习习,真是个仙人居住的灵山妙境。二郎神正观赏之际,龙精爷已前来相迎:不知尊神前来,有失远迎,多谢尊神救了百姓。二郎神也上前施礼道:为民造福,理应如此。随即看见山坡上零乱地摆着些梨果树,不解地问道:此山上散放着梨果树不栽种却是为何?
禀告尊师,龙精爷毕恭毕敬地回答,这些树刚从南山移来,此树虽然年年开花结果,却不能食用,故乱放山坡,尚未来得及处理。
二郎神听罢,心想:我何不向王母娘娘讨取梨果之神,将这些树木嫁接成结果之树,造福于百姓?想到此处,二郎神回身嘱咐龙精爷道:你可速将梨果树栽满山坡沟壑,我到瑶池去去就来。说罢驾起祥云,奔往瑶池。
还没有顿饭工夫,二郎神已从瑶池返回。他拨开祥云望,只见漫坡遍野栽满了梨树果树,心中阵欣喜,待按落云头,龙精爷正在恭候。二郎神吩咐龙精爷:你速去降雨,我助众民嫁接梨果。说完飘然而去。龙精爷内心感谢不已。
转眼之间满山遍川的梨树果树都嫁接而成。龙精爷又施起呼风唤雨之术,给方圆数百里的土地降了场透雨,梨果树长得更是生机勃勃、风姿逸然。又过月,梨花果花竞相怒放,白橙橙,粉团团,如烟如云,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到八九月间,已是梨果的丰收季节,绿叶丛中黄灿灿、沉甸甸的硕果压弯了树枝。
摘个,咬口,皮薄水多,肉厚核小,香甜清脆。百姓们抬着筐筐,篓篓的梨果,眼里噙满幸福的泪水。
从此,这里的人民开始了以栽种梨果为主的生活,代代相传。今天梨果树成林成片,遍布同川全境。品种已上十多种,名满中-国,誉传海外。这便是富饶美丽的同川梨果之乡的由来。如若不信,请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