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睡前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直面问题也是正能量

2024-07-27 13:31:41

得克萨斯一所高中的历史课上,老师让一个名叫杰夫·布里斯(Jeff Bliss)的学生出去。这个学生临走之前在班上即兴发言,训斥老师教学不负责任,只给学生发讲义敷衍了事,而没有去给作为国家未来的学生真正的教育,去激励他们,影响他们。

他的愤怒发言中不乏脏话,这段发言被班上同学偷录下来,传上了网,很快快速传播起来。有趣的是,媒体对这位略带脏话训斥老师的同学褒奖多余批评。要是在国内,这种做法恐怕要引起关于造反与文革的回忆,录像能否存活还是问题。

(Jeff Bliss Rant Against Lazy High School Teacher)

更有趣的是,事后学区表示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检讨。那位学生退学了发现不是个办法,无法实现发展,所以又回去了,也没有被惩罚,虽然学区也批评他口不择言方法欠妥。 美--国社会对付这种刺儿头的方式值得思考。社会各方,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对这些“乌鸦嘴”没有消声,甚至把这种负面的声音放大,索性狠狠地讨论起来,最终各方能达成多赢的结果。

有时候大家害怕“异口同声”,看问题出现盲点,还特地去找人来抬杠,当所谓的“魔鬼的支持者”(devil’s advocate)。2013年五月,原本来自英国的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又被著名的技术、娱乐、设计演讲会(Ted Talks)请去作报告,告诉美--国如何走出教育的“死亡之谷”。几年前罗宾逊发表了美--国学校扼SHA创意的演讲(观看视频),是该组织有史以来被观看最多的录像。这些说法都很不给美--国教育界“面子”。但为什么美--国人不介意听这种啄木鸟的声音呢?

这得离开教育的讨论,考虑一下我们面对负面问题、负面消息、负面人物等各种 “负能量”应该具备什么态度。

最近我在图书馆的旧书摊上淘得一本小书,叫爱他就不怕顶撞他(Caring enough to confront)。你如果关心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你就该敢去面对其问题,哪怕这种面对,意味着争执、犯冲等等。布里斯如果不在乎教育,如果仅仅只是调皮捣蛋,和老师对着来,恐怕他也不会得到这么多支持。关键还是他在乎,他不满老师教学缺乏激情和动力,不能激励学生,所以他才去顶撞。如果不在乎,你是不会顶撞的。顶撞中暗藏着问题,问题中暗藏着机遇。

这本书里说了人际交往的四个境界:

一是惹不起躲得起,跑出去,最后问题还摆那里;

二是非要争个胜负,非要自己胜利。

三是为了对方而忍让,希望借此被对方接纳,结果可能让对方变本加厉。

四是敢于面对甚至冲突,试图解决问题。

我越来越相信,第四种方法最为合理。很多问题,你躲也躲不掉,让也让不掉,只有去面对,去解决,以后关系才可能正常化。好像这个思维在美--国很吃得开,美--国最被人反感的交流方式,是为了规避冲突不作声,但是在人后捣鬼的两面三刀(passive aggressiveness)。

而通常被人接受的沟通方式,是那种不卑不亢地沟通(assertiveness):不为自己的权利而让步,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不回避与对方的冲突。当然在沟通的方法上,冲突也非不可避免,若能“用爱心说诚实话”,则可能“面对”而不对抗。这种沟通方法,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训练。有了这样的功底,到了媒体、议会上去“亮剑”,自然水到渠成。这几天奥巴马面临税务部门的丑闻,我在微--BO上看到很多人替他捏一把汗,但实际上这是瞎操心。大家看到,奥巴马又是换人又是召开发布会,反倒把这负面消息,变成自己应急才能的展示平台。

而今“正能量”这个说法非常流行,我对此不以为然。强调“正能量” 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是人们把向往正能量等同于回避负能量。这个方法,在一些遇事捂盖子的政府部门很常见,但民间也有其生存的肥沃土壤。我们有很多说法是鼓励人们回避矛盾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比如“会做的媳妇两头瞒”、“家丑不可外扬”这些“智慧“比比皆是。很多人自己没勇气没能力去解决问题,于是便想坑蒙拐骗过去,糊弄一时是一时,给关系埋下定时zhadan。

如果负能量的出现,是因为有人对于不合理的现状提出质疑,那就应该去鼓励把这种质疑深入下去,查个水落石出,而不是回避这种负能量。世界上没有正极负极哪里会有电?没有寒暑交替哪有四季? 阴阳可对立也可转化。遇到负能量,不是绕道走,而是直面它所暴露的问题,这才是最大的正能量,因为这样的态度,显出你坦诚,你可信,你有能力和勇气解决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你在乎。


上一篇:爱情中的“诚意”陷阱
下一篇: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心理电台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