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天安门的国庆典礼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他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穿着不甚合体的中山装,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合照时表现得小心翼翼(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邓小平)。在阔别故土近40年后,李嘉诚打造的商业传奇,书写了中-国政府与港资共同创造的一部市场改革史。
首先是在1984年,李嘉诚的百佳在内地的第一家门店于深圳蛇口开业,成为首家登陆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然后到1989年4月,李嘉诚和黄集团旗下的屈臣氏在北京开设了内地第一家店。因此,李嘉诚不单首次引入超市、连锁店这些新名词,也成为外资摸索中-国零售市场的急先锋。
进入90年代后,李嘉诚将眼光投注到内地正处于襁褓期的地产业之上。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1992年通过北京长安街王府井东方广场项目高调Sr内地地产界。这块地皮距天安门仅1200米,门牌号是长安街一号,经济与政治地位彰显无遗。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年份,房地产热开始酝酿。
因地制宜,正是港商一直以来的成功之道。对于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获取商业利益,李嘉诚曾表示:如果个人没有原则,不正当去发展,你可以侥幸赚一笔大钱,但是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同时后患无穷。
在改革开放30年后,港资是否风光不再?李嘉诚在2006年的回答是: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与他的话语交相印证的,是70多岁高龄的李嘉诚还带着TOM集团试水了内地的传媒、娱乐产业,和黄也开始大举涉足内地的业。
如今经济形势如此不好,他的话语和行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看,都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