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起七开示
是日下午,大众先到方丈请生死假,专心用功,不上殿诵经。晚六时起,和尚执香板进堂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起!大众回答:起!
(四支香,众站立,和尚绕圈见开示)现在好因缘,国泰民安,我们有幸,为各人已躬大事,举行禅七,剋期取证,以求明心见性。看佛经悟佛理者,开圆解,禅宗虽说教外别传,其修行路径也不能离开经教。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还同魔说。静坐是出入佛门的基本功,很重呀。古云:有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坐时的姿态要平时锻炼好,端身正坐,坐如钟。不要冷着腿,冻者腰。先调身,次调心,身心安乐,才能不出毛病,是为甚要。希望大家提起话头来。参!
十月十六日开示
参加禅七的人,有老参师,有初发心者,总要万缘放下,单单地提起话头来参,参念佛是谁?是谁念佛?近来念佛太多,念佛是净心思想集中,口念耳听,念得分明,听得分明,日久功深,自会见效。不会参话头,静坐默念念佛号也好,勿空过光阴。会参的人,参话头,看位念时是谁?是谁念佛?主要参谁字,绵绵密密,朝于斯,夕于斯,追问个明年。人死了,口还在,为什么不会念?会念的是谁?离心意识参。除却思量分别,不执着我。所谓心,不是世间人所讲的肉团心。《楞严经》七处微心,不在内外中间。禅宗讲心地法门,发明心地,即心即佛,涅槃妙心,勿向外寻,回光返照,研究各人自己的本心本性。
当日二祖慧可大师求法断臂,心难过,请达摩祖师为他安心。达摩云:讲心来为汝安!慧可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云:与汝安心竟!慧可于言下开悟。觅心既不可得,又谁知疼痛呢?慧可被达摩一问,顿时明白了,觅心是不觉痛,无形中安了心。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哪些启发呢?参!
十月十七日开示
有人认为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及六祖本来无一物高超,于是把时时勤拂拭忽略了。谁知时时勤拂拭乃反省功夫。初发心人,时时检查自己思想行为上的尘埃,很有必要。再进一步,尘埃拂去了,变为肥料,六根六尘成妙用,你说好不好?世人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其实不然,众生都有烦恼,都有过错,时时拂拭,知错能改就好了。
六祖听《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大彻大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有人只注意本来无一物,不注意能生万法,这就落于偏空。本来无一物真空也;能生万法,妙有也。空有齐泯,才是究竟。若空心静坐,即落无记空。虚空虽空,能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下雨天晴,一切无碍。我们东想西想,固然不好,一切不想也不成;要转变念头,参禅或念佛!
神秀大师与六祖,都是老师,我们学习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的反省功夫;学习六祖本来无一物、能生万法、真空妙有、全体大用、法无顿渐,人有利钝、理须顿悟、事要渐修。以所悟之理,历境验心,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参!
十月十八日开示
第七识,执着我,我乃是生死根本。想了脱生死,第一先要破我执,打香板警策,打七识,离文字,要亲证,真参实悟。有人错认识神为本来面目,古人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请大家注意。又《戒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既执着神为我,又执着色身为我,修行要忘我,无我相无人相,无我无我,怎么无呢?转识成智,转小我为大我,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大众利益,学菩萨,把一滴水,放在大海,众生与我一体无二,古人悟道诗云:
寂光三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去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但众生不求佛,子不忆母,奈何。新时代播音,有录音机者,各处可以收听,诸佛法身,遍一切处,感应道交。
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我们个个都有无量寿、无量光,只要真实修行,就可以做到,参!
十月十九日开示
六祖再黄梅得法,南行到大庾岭头,与慧明说法一事,大家听过许多遍。现在研究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有的注解打问号,要各人自己参;有的不打问号,名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以为直播较好。因为真如自性,实相无相,涅槃妙心,本自具足,一向被善恶二心遮障。现在正当不思善恶时,二心隐闭,无人相,无我相的本来面目,真性即显。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宝所不可指,接近而已。这种情形,冷暖自如。此是指示我们参禅法要。
惠明原是武将,到此为什么提衣钵不动?惭愧心一生,便即手软,不好意思强夺他人衣钵,如此解释比较合理。
顺便一提,陈亚仙祖墓,相处六祖展具,天王护法,历史虽有记载,识者或明白高僧活动,可能具有肉眼看不见的特异功能。但一般介绍游客高僧参观时,可能减少神话为好。
说法要契理、契机,《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我们要善于运用,对学生说书篇,对农民说时年,参!
十月二十日开示
去过南粤的人都知道磨镜台。当日马祖道道一禅师在南岳山习禅打坐,怀让和尚问曰:坐禅图作什么?曰:图作像。让乃取一砖石于石上磨。师曰:磨作什么?曰:磨作镜。曰:磨砖岂得成镜?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曰:如何即是?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各位参究参究!
心动念出山门口,脚即起行去山门口;心想做什么,身便做什么;身听心指挥,捉贼先擒王。《心王铭》云:莫言心王,空无本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能圣。智者好自防慎,自己掌握命运。
参禅为了悟道,道由心悟,初时由静坐开始,功夫做熟,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学人要善于体会佛言祖语,有事称赞静坐好;有时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补做,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这是针对只顾静坐而不用心的人来说的。须知未坐之前,身心都不安定,再静坐摄其身的同时,又降伏其心,身心打成一片,最后忘却身心世界无人相,无我相,亦无坐相。这时才能体会佛言祖语的善巧方便,参!
十月二十一日开示
大珠慧禅师初参马祖,祖曰:来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何假外求。师于言下,自识本心。
听了这则故事,有启发么?原来人人有个金宝矿,但宝矿要经锻炼才成真金。每个人具足如来藏,真性被埋藏,悟后起修,少走弯路,不是悟了无事。佛者,觉也。觉悟过去不对,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各人食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参禅与念佛,看似容易,做起来实在不简单,要经过精进用功,才有好消息。
我未大彻大悟,有责任帮组各位。你们有的现在二十岁,将来就算七十岁,还有五十年在社会上生活,前程未可限量,赶紧修行,一辈子有受用,切莫空过光阴。参!
十月二十二日开示
明代憨山祖师,幼时见叔父死,尸陈床上,问叔何处去?众答不知。于是抱生来死去之疑,后来,经过长期用功,在五台山悟道,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看破世界,看破人生。
斋堂对联: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四十二章经》云:人命在呼吸间。这些警局,要我们莫放逸。
我们做人,生不知来,死不知去,起疑情,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般若心经》说的明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但是,没有用过功,看注解也看不懂,若是经过一番参究,把生死问题解决后好做人。
了死先要了生,先做五戒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未死之前,有所准备,即刻死也好,过若干年死也好,万一遭遇灾祸,死了也安心,作得主,心无罣碍,无有恐怖。终日了生死,不见有生死可了。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参禅就是悟无生法忍。参!
十月二十三日开示
方丈室悬挂达摩祖师的对联: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破了我执,又破法执,性净之理,无说无示,无开口处,那有什么顿法渐法?不是病人不服,无病何须医本无烦恼,焉有菩提?因有贪嗔痴,故立戒定慧。反过头来说,因为我们有习气毛病,所以要服,不可以讳疾忌医。有什么病,服什么,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者,医心病之良也。
佛陀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树大吸水多,树细吸少水。天雨无私,不润枯木,要有善根才得闻佛法。《梁皇忏》讲,城东老母,佛出世不见不闻。
我们住在六祖道场,到了宝林山,不可空手而回。现在讲些六祖法语,作为修行前进的指路明灯。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前几年,--人叫我写字,我写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他们很欢喜。佛性哪有中-国人、外国人、那有江西人,河北人之分?,凡圣含灵共我家嘛。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日光勿被乌云障蔽,真性勿为无明盖覆。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中道不着中,勿以为我是好人,他是坏人;人我对立不利团结。
心平何劳持戒。心不平就要持戒。佛的境界不戒不犯。参!
十月二十四日开示
禅宗六祖下有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派。临济:行棒喝,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夺不夺。沩仰:示圆相,暗投机,义海畅。曹洞: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云门: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法眼:明六相,总、另、同、异、成、坏。古人因时因地接引学人的方式方法不同,我总觉得《六祖法宝坛经》容易明白。
有人学佛法,希望有神通,而且强调神通。禅宗不把神通放在首位,认为日常生活,行、住、坐、卧,都是神通妙用。雪峰饭头,沩山典座、运水搬柴,不离这个。所谓平常心是道。
以前婆罗提尊者答异见王问: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各个人的本心本性,神通妙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拿闻性来讲,钟声有生灭,有声时间;无声时间,性亦不即不离。夜晚无灯光,看不见物体时,黑暗里用手拿东西,知道火柴,知道茶杯,碰着什么知什么,眼睛跑到手里来了,千手千眼。北方人玩把戏,口唱手动,十个手指做男做女做老做幼,一只脚打锣打鼓,全身一齐动,看过么?什么原因?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以前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听教参禅。话讲多了,打闲叉。参!
十月二十五日开示
《楞严经》中,世尊提出四条清净明诲――--、SHA、盗、妄。经中教导我们:摄心为戒,其心不--,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必落魔道,蒸沙作饭,必不可能。此经以戒--为首。诸天寿命长短,以--轻重来衡量,可见--戒重要。僧尼是人天师表,特别注意,若果表现不好,受人毁谤。出家人断--,居士断邪--。
可惜有种人,发心修行,又没有听过经教,自己满以为成佛容易,贪求神通。个人住在茅蓬,能耐劳苦,自耕自食,静坐用功,因为没人指点,不持戒律,盲修瞎炼,结果心狂发魔,欲升反坠。
我们应以这种人为戒,首先要明白佛教道理,亲近善知识,与众同居,互相策励,不贪神通不着空见,发长远心,以五戒十善为基础。日常生活,对顺逆境界,无喜亦无忧,见好的不贪求,见恶的不怖畏,事过便休,念起即觉,觉之既无,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以法为乐。参!
十月二十六日开示
世间上众多人生活在一起,假使个个无名无姓社会就乱,于是有姓张姓李;但有姓氏,你的我的,互相争执,又生出许多烦恼来。照见五蕴皆空,但不能坏世间法。何故这样说?社会公认的东西,我个人不能否定,例如茶杯与饭碗,原料一样,大的叫饭碗,小的叫茶杯,无真实意义,勉强立名,本质都是地、水、风、火。本来面目,何分男女老幼,但世间法男子不能跑到女厕去。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用功用到豁达空,若无明眼人指点,就会跑错路,应注意。
《维摩诘经》谈不二法门,法自在菩萨言: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不灭。无生法忍,是为人不二法门。德守菩萨言;我,我所谓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那罗延菩萨言: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既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出不入,是为入不二法门。乃至:不乐涅槃,不厌世间,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各人发表见解。后来,文殊菩萨赞叹维摩默然,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参!
十月二十七日开示
古人把调心喻如牡牛。牛在未穿鼻前,乱碰乱撞,为害庄稼;穿鼻以后,听牧童牵引;经过长期训练,终于驯伏,离了绳索,也不乱动。牛遇妄心,牧童也是妄心,为了约束妄心,以妄除妄。若认为牧童是真心便错。真不立,妄本空。牵鼻之绳,法则也。想在正轨上行走,无法便无准则,有出轨遇险之虞。牛是很有力量的,不会使用它,为害不少,破坏力强;会使用它,利益同样大。心性亦然,损益由人运用,转识成智,换名不换体,能降的心,所降的妄,二俱远离,人法双忘。
会做人,可以做出很多有益人类的事;不会做人,做坏事,甚至犯法坐牢。所以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办道,又如一人与万人战。无始习气如万人,持戒用力,则不怯弱。有定力则勇猛精进,半途不退;有智慧力则不畏前境,不怕艰险,靠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功。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参!
十月二十八日开示
佛言祖语,有些教人了生死,有些说无生死可了;有些教人开智慧,有些又说无智亦无得;有些教人修行,有些又说无修无证。究竟怎么一回事?
喻如有人在外流浪,人叫归家,及归了家,无忧无虑。又如以前生病,病愈身体健康,无须再服。但要知道,你虽归家,还有未归家得人在;你虽恢复健康,还有害病得人在。
原来佛理平等,法有三乘。人天乘五戒十善,声闻、缘觉二乘四谛十二因缘,菩萨乘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法无优劣,众生根器有差别,无有定法名阿褥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们现在是人,先学会做人的方法。倘若做人尚且不够好,如何做菩萨?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食蜜中边皆甜,圆润无碍,事事无碍,破我执,破法执。参!
十月二十九日开示
永嘉禅师《证道歌》云:不除妄想不求真,真如妄想不异居。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二之性即佛性,灌输佛法于色身,色身即法身。不求真,不断妄,转变妄想,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转识成智。舍忘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不取不舍。真不立,妄本空。真妄无自性,因真立妄,因妄立真。水的作用,有益又有害,煮饭要水,但也有水灾,水肿。反之,借妄想,发大愿,广度众生,妄想成妙用。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真如了性,湛然不动。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悟了无生法忍,生死自在,荣辱既忘,忧喜何有。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豁达空,外道断灭空。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一鼻孔出气。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灵觉之性,不离十二时中,见闻觉知。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灵光洞达,无所不遍,诸佛悟之而不曾得,众生迷之而不曾失。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心法双忘,明心见性,学佛法,忘记佛法。
我们用功,逼出无始烦恼习气,业识种子,放得下,即过了关,三心不可得。华藏界,极乐界,娑婆界,界非界、非非界,重重摄,各无碍,无墙阻隔。百千灯,同一关,本无通,安有碍,清净大海,销熔香臭。参!
十月三十日开示
六祖讲定慧等学,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空用。即慧之时定在慧,既定之时慧在定。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电流是体,灯泡发光是用,内容与形式统一,身心打成一片,性相如如。灯泡有红色绿色,电流无红绿,电力强灯明,电力弱灯暗。内外互相联系。修行人对此要研究研究。俗云:言为心声。说的话如何,乃内心的表现,心口相应,内心清净,则三业清净。内心不正,行为不正,运用智慧,判断问题,见外境不乱既定的作用。
再讲一个譬喻,这间房子,由砖瓦木石水泥等各种因素造成,除了人工、材料之外,找这间房子的实体了不可得,只有一个房子的空名。佛教讲空、假、中的道理。人是地、水、火、风集合,形成眼、耳、鼻、舌、身。我们的思想,是真如本性起作用。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鼻、舌、身当时即坏。灵觉之性,各人本自有之,与天同寿,不生不灭。无量寿,无量光,与佛一样,只要修行用功,就可以达到。
明理之后,轻安无虑,心情舒畅。思想转变,依旧穿衣吃饭。悟了还同未悟时;所谓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终日了生死,不见有生死可了。把自己的生死问题,尚且放在一边,还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值得罣碍。如果有,就要发菩萨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广度有情,满菩提愿。参!
冬月初一日开示
达摩祖师《破相论》云:烧香者,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无为正法之香,熏诸臭秽,无明恶业。一戒香,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定香,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慧香,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解脱知见香,观照常明,通达无碍。佛在世日,令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
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以觉明了,喻之为灯。身为灯台,心如灯灶,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真正觉灯。照破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一灯燃百千灯,燃灯无尽,故号长明。
我们现在烧的香,点的灯,都是世间有为法,不明佛理,积习难返。须知做好事则香,做坏事则臭。应当以实际行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一个善男子,善女子,人成即佛道成。不可一时觉,一时不觉。依祖师教导,学长明灯,长期觉照,努力努力。
修行人,学大圆镜,物来即应,物去不留。勿学照相机。含藏善恶种子在八识田中,前念、后念、今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若果不思前境,念念不住,即无缚。凡夫总想贪便宜,怕吃亏,本来面目无损益。参!
冬月初二日开示
有人以为我们修行人能知过去未来。佛教不占卦算命,以四谛法――苦,集、灭、道来判断。现在得好果,是过去栽培善根,种了好因。想将来得好果,就要现在栽培善因。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真实不虚。重要的是,现在收获不好,勿悲观消极,赶快下良种,合理施肥,把除虫等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将来就有好收获。现在收获虽好,也勿骄傲,不能放松,继续栽培下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去劳动,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好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修行同一个道理。
佛教讲因缘,自己发心,同参道友帮助,诸佛菩萨加被。俗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要福慧双修,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体,修福不修慧,白象挂璎珞。
做了好事,回响法界,与一切众生共,希望大家一起好;做了恶事,赶快忏悔,改过就好,勿护自己短处,要怀中解垢衣。还要认识到,倘若大家不好,我个人想好,也好不来。无缘大慈,无条件同情他人;同体大悲,见他人受苦,感同身受。修道行人,若受苦时,怪自己过去宿殃,非别人给与,甘心忍受,不怨天怪人。
《楞严经》说:如澄浊水,储于净器,沙土自沉,名为初状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永断根本无明。禅七的目的是要开智慧,要把一盘浊水澄清。参!
冬月初三日开示
《六祖坛经》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既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正假。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即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我们天天讲即心即佛,佛者觉也,觉悟就是佛,指本心佛性而言。今恐有人对佛字搞不清楚,略为说明。佛、法、僧三宝,有住持三宝,一体三宝之别。太子出家,六年苦行,睹明星悟道,由人修行而成佛,是佛宝;说四谛法,是法宝;度侨陈如等五比丘为僧宝。佛灭度后,刻铸佛像为佛宝,三藏经卷为法宝,出家受了戒的比丘、比丘尼入三宝数者为僧宝。上两种为住持三宝。六祖讲,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是一体三宝。个个人本自具足,释伽成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佛。我们现在若果彻悟自心本来是佛,是理即佛。方向明白,便好修行。照理来说,魔变成佛,只要作得主,道行高,顿悟并非难事。但众生妄想分别的七识,根深蒂固,魔强法弱,若无真功夫,不易把魔变成佛,魔非外来,出自我心。
我对众讲话,出于不得已,有责任帮助大家。依经教来讲,不为他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就犯了菩萨戒。
古人说:修行贵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时休。参!
冬月初四日开示
六祖讲: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修不动者,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心净即佛土净,处处是道场,想工夫靠得住,不是关起门来修行,要见世面,在风雨中经得起考验,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吹不动。在火车站热闹得地方,心也不散乱,不容易做的。堂内坐禅,堂外坐禅,假戏当真来做,在喜怒哀乐中见本性,忘记初一、十五,天冷天热,忘却身心世间。努力!
禅堂又名般若堂,开智慧得地方,无人、我、众生、寿者四相。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智慧为统帅,有智慧如有眼目,无智慧如盲。布施: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中间物。持戒:勿说我持戒,他不持戒。忍辱:有我相即嗔恨。精进:勿分别彼此,勿退道心。禅定:外道有禅定无智慧。智慧:终日修智慧,不见智慧可修,无智亦无得。
恃自己有本事,轻慢他人,是我相;我修行,他不修行,是人相;好事归自己,恶事施他人,是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念念不忘,是寿者相。参!
冬月初五日解七开示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时不容针,觅即知君不可见。隐显不定,无少法可得,无立锥之地。一尘不染,心空及第归。
三个七,二十一天过去了,大家很用功,起早睡晚,功夫有无进步,自己知道。如有好消息,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天堂不享乐,地狱度众生,息业养神,随缘过日,无忧无虑,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我们要善于吸取《坛经》得精华,从时时勤拂拭到本来无一物、能生万法,都是各人自己宝藏得家珍,理事无碍,卷舒自在。
念佛是谁?是本来面目,即心即佛、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灵觉性,假名为心。未说即是,说了不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无开口处,世尊拈花,维摩杜口,临济棒喝,剿绝情识。
宝所不可指,指即是方所,接近而已,冷暖自知。
做工夫靠平时,行亦禅,坐亦禅。日常生活工作,不做错事,就是有智慧,心不散乱,就是有定力。打七功德圆满,回响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护七师打水各人洗衣服,早些开静。
解七法语: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