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搞笑小故事|悬疑小故事|儿童小故事
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攻击

2024-07-27 13:31:41

这个题目来自于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先生文章中的一句话。这简单一句话揭示了母婴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关于攻击。温尼科特先生最早是儿科医生,他在对克莱因学说追随之后,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一些观点,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关于攻击的描述。

在婴儿期,孩子需要两个部分功能的母亲,其一,原始母爱的全部灌注,其二,关于攻击的理解,也就是温尼科特所强调得抱持性环境的建立。关于攻击性,在弗洛伊德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单独的攻击性驱力的概念,并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的理论。而在克莱因对婴幼儿的工作使她放大了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她把攻击性 视为死本能的体现,对克莱因而言,攻击性等同于嫉妒、恨和施虐。对于温尼科特来说,他从未澄清对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看法,但他对于克莱因对于婴儿出于死本 能而进行攻击的理论是反对的,他认为嫉妒,恨与施虐是在成长中与母亲塑造的环境直接相关。并且,温尼科特在与情绪发展有关的攻击性中总结提出愤怒有三 个阶段:最初就是“无心的攻击”,在这最初的阶段,攻击性有目标,比如,想吃,想动,想咬乳头,但是没有伤害的意图。这也是温尼科特主要研究的目标。

刚才提到的温尼科特的一个概念是“无心的攻击”,这是关于婴儿攻击性的初始冲动描述,具体讲是婴儿最早对母亲的攻击是他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原初爱的冲动具 有一种破坏性,但破坏并不是婴儿的目的,因为在那个阶段他还无法体验到。在描述“婴儿的无情性”(the baby’s ruthlessness)这个概念时,温尼科特反复说,婴儿本能的爱是无情的,这个阶段的儿童攻击母亲、想摧毁母亲,实际上他只是在毫无顾忌地爱母亲。

温尼科特强调婴儿的发育成长需要两部分的母亲功能,一个是母亲对孩子爱的灌注,也就是原始母爱对孩子的滋养,另一个就是对孩子攻击性提供抱持性环境,通过 对他攻击性的理解和接纳来帮助孩子从“非我”到“我”的成长。孩子通过攻击,看到母亲这个客体并没有变化,还在继续爱他,在孩子的眼里就会看到母亲与自己 的不同,原来妈妈并不和他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看到了母亲在他攻击性下的“幸存”,也就体验到了自己全能感的局限,看到了妈妈的独立,使孩子得以分化 地看待自己。

现在从理论回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解读攻击性的意义,孩子的发育除了爱的灌注还有这部分原始攻击性地表达,在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中,这一部分是最困难的,因为当父母将孩子原始攻击定义为是对自己的攻击时,通常会打击孩子,令他退却,而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将很难实现他的个体化发展。

这个理论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会表达愤怒。有的人是积攒所有的情绪,一直到难以控制,而倾泻而出,还有一种是情绪难以管理,随时表达,让其他人会难以应付。比如在婚姻关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形,夫妻一方在不能表达自己感受,或者觉得对方不能理解自己时,长期积压的情绪会集中释放,甚至会直接到离婚这个阶段。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攻击性在婴儿阶段没有被容纳的经验时,就将攻击与自身全能感放大,而混淆自己与他人的边界,自己的愤怒不知该如何表达,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心情。为什么有的人经常感叹说:“同样的机会别人就抓住了,为何自己就不行?”这是因为在攻击性无法表达,而被压制隔离后, 我们很多人都会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解脱,对世界更多的是猜测,而非顺畅沟通,呈现出来的就是觉得他人会如何针对自己,却又很难面对真实,体现在生活中就 是挣扎在自己内心关系里无以解脱,很难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与追求之上。这也可以解释为无法确立自我与他人界限时,会无法将攻击性投注出来,而纠缠在关 系里,对世界投射出各种不信任,却很难得到真正的理解。

以上也可以说明攻击性不仅是积压情绪的来源,也是充分展现生命力与活力的方式,当缺乏渠道展现,无法实现其功能时,它就成了“纠结”。就好像一辆车如果在高速路上跑可以达到120迈的时速,结果偏偏憋在了小胡同里一步都走不动。

对于能够攻击的完美客体,我们每个人都会认真选择,在关系未达到充分信任之前,通常是不会表达的,当有一天可以表达出来时,也是在内心中是可以确认安全性 的时候,只是每个人方式不同,有的人可以马上信任,有的人则需要九曲十八弯。但一旦表达出来,都是希望对方可以是完美地承载,心中暗暗地希望无论自己如何折腾,对方都能不离不弃,这就是对于完美客体的期待。

对于“完美客体”的理解,我在想也许就是在孩子饥饿时给得了爱,在孩子咬妈妈乳房,想要挣脱妈妈时,依然可以爱孩子而不报复的妈妈。

之于咨询师,更是需要被来访者进行“客体使用”,也就是在来访者攻击时,分清他的攻击阶段,以及背后的意义。还有一点是来访者的攻击并不都意味着他的阻 抗,而是他对于你是否真的心中在乎他,以及他是否可以靠近你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你移情反应的试金石,所以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恒定与抱持,在关系中的 幸存,就意味着你独立于他的攻击,在来访者心中将会是新的客体体验,为他的自体修复与恢复生命力又可以前进一步。

完美客体,这个词总会让人感觉有些距离,也许我们在尽心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天下没有一百分的妈妈,却有着充满爱与包容,促进一个人成长的“足够好妈妈”的客体。

北京颢润心理咨询:这是一家你可以信赖的咨询机构,痛苦时可以投奔的地方。

颢润心理咨询中心网址:


上一篇:家庭中需要有明确的“等级”结构吗?
下一篇:你被洗脑了吗?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